清康熙五十八年,東港被歸轄鳳山縣港西里,

初地標是指今新園鄉鹽埔村以東一帶,後東港溪山洪和

海浪屢次襲莊,居民被迫東遷今之地域,即東港溪東岸,

故文人學士雅稱為東津。

至同治初年,街道發展已完全成型,

稱之「東港街」,隸屬港東里。


昔日東港溪口寬闊,可泊巨艦,又是與大陸通商轉載重要貿易港,

設衙署、驛站、海陸防汛、興學社,加上商業航運鼎盛、騷人墨客薈萃,

處處呈現繁華景象。

至光緒廿年,今之東港行政區域,已規劃有東港街、太監府、

後堰莊、線尾莊、船仔頭、關帝港、海坪莊、本司衙、三叉河、

下?莊、大潭新莊、土刈厝、南平莊、龜夷莊等十五個轄莊。

明治卅年,設東港辦務署,卅四年改為東港支廳,

大正九年九月改制為東港郡,屬高雄州。

台灣光復後,改東港區署,隸屬高雄州恆春縣,

民國卅五年隸屬高雄縣,卅九年改屬屏東縣。

朝隆宮在清代重修幾次已無從查證,

但清光緒二十年盧德嘉所著的,鳳山縣采訪冊中記載:

「一在東港街(港東),縣東南三十里,屋八間(額「朝隆宮」),

同治十三年許漳泉號董修」。

之後,直到日治時期1928年,由東港郡第二任郡守宇都宗一

召集地方人士,商議重修媽祖廟事宜,時由布商義元平記李平時、

黃福來、鄭順和、蘇課及其他士紳,負責籌募資金,

而各地郊行及大陸貿易船戶,與地方信眾踴躍捐輸,

歷時二年才告成。

墓主人名諱應為單名將,官字為尊稱之。

應為前述蘇課家族人士……

該墓墓手洗石子工藝甚為華麗,

且近在路旁,遂一併紀錄之……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