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6年初,在荷蘭東印度公司壓力下,原為平埔族的哆囉嘓社
歸順,接受荷蘭間接統治,當時人口僅約200人。
明鄭時期施行「寓兵於農」,建立許多軍屯村落,明鄭降清之後,
原有屯墾軍人被迫遷回中土,隨著渡臺人口增加,逐漸發展
成為漢人聚落。
據文獻記載,清康熙33年(1694),哆囉嘓社已出現
以漢人為主的「哆囉嘓庄」,
清乾隆25年(1760),已有哆囉嘓街之名。
日治時期,哆囉嘓街改稱為番社庄,地名沿用至光復後,
戰後初設番社鄉,後因地方認為「番社鄉其名稱粗俗,易被人
誤會為高山族之番社,擬採山在本鄉之東之義,
於1946年改名為東山鄉,
2010年12月25日臺南縣市合併,改稱東山區。
東山地處偏遠,居民均以務農居多,綜觀東山區沿革,
從明鄭一路到清朝,歷經漢人來此開墾拓荒,並與平埔原住民
通婚、交易,進而成立庄社,自成一個商業熱絡的交易中心,
清康熙年間,墾首李貞鎬代番納社餉以取得開墾權利,
率領同鄉的潮州籍漢人入山開墾,為紀念原鄉,
故將此地命名為「大埔」。
後來為了與後山的另一個大埔(今嘉義縣大埔鄉)區別,
改名為「前大埔」。
第一次漢人入墾東山街區者為康熙年間之蘇姓入墾,
嗣後漢人漸增,形成哆囉嘓庄,並在乾隆年間成為哆囉嘓街。
而陳姓則以大客、科里、嶺南等為大本營;
故而東山地區住民以陳、李、蘇姓為大宗。
此墓位於陳按察墓旁,
惟從墓碑上所記載無法識別之間關聯…….
可能是同一宗族所有吧?
此墓區長有一種代勾刺的雜蔓,
碰上了真是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