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碧軒寺,位於臺南市東山區,主祀觀音佛祖正二媽,

以有一百多年歷史的東山迎佛祖聞名,與火山碧雲寺同源。


寺中供奉觀世音菩薩,

其開基觀音神像(正二媽)為火山碧雲寺應祥禪師自

中國福建泉州開元寺攜奉渡臺,

亦屬於火山碧雲寺之開基佛祖。

清道光12年(1832)10月,「店仔口」(現今白河)人張丙,

因官府禁糶憤事,於今白河區附近襲殺臺灣知府吳志恆、嘉義知縣邵用之,

後又率眾圍攻嘉義城,兵亂一時,地方動盪不安,

位於臺南市白河區的火山碧雲寺因此戰役遭焚燬,

寺院因而殘破不堪。

清道光24年(1844),番社鄉村莊民眾不忍奉祀於碧雲寺的

正二媽觀音佛祖,無處安置祭祀,便合議迎請下山至番社街搭建

簡易草庵供奉。

該年5月,嘉義縣營參府洪志高,發動東山區十六里和

鄰近白河區四里等境內民眾募捐,創建東山碧軒寺。

日治昭和13年(1938),小林躋造發表推行皇民化運動,

除神佛毀廟宇,該寺被拆毀被日軍利用作馬草倉庫之用。

1946年陳按察、蘇牛、籃朱文等召開會議議決修建。

1964年1月18日嘉南地區大震災廟宇全部倒塌;

1965年由東山鄉長吳啟東發起組織興建委員會募捐重建;

1967年6月開工興建。

1973年現今宮殿式巍峨堂皇之廟宇完成至今。

碧軒寺在創建之初由官方頒賜的「碧雲傳香」匾額,

至今仍高掛於正殿上方;

正殿前的兩頭清代古獅,有著「嶺南獅」身形彎弧流暢的特色,

兩幅門神則為蔡龍進畫師的作品,

蔡畫師為潘麗水老師的入室弟子,在畫風上也承襲潘氏人物

體態渾圓的風格,人物正好填滿門板的左右,顯示十足份量。

而伽藍護法繪以黑臉、鳳眼,濃眉直竪的模樣,

像極了民間流傳的關公模樣。

東山居民於每年農曆12月23日恭送佛祖上山,

返回火山碧雲寺過年,俟過年後的1月10日,再舉行返駕大典。

入廟後,正二媽隨即展開東山市區的祈安遶境,

並自農曆2月初二至初十輪巡「十八重溪內」的香境,

以及東山郊區、高雄的內外境,

為東山區帶來骨牌式的信仰盛會。

本項民俗於民國100年(2011)8月25日經中華民國文化部

登錄為國家重要民俗文化資產。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