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區境內原為平埔族「和安雅」( Hoanya ) 系

「哆囉嘓」( Doroko ) 社聚居之地,此系有兩個支族

「羅亞族」( Lloa )和「阿里昆」( Arikun ),

聚居地主要分佈於南投、彰化、雲林、嘉義和台南市境內,

「哆囉嘓」社為「羅亞族」的六大社之一,

以東山及白河一小部份為其生活領域。

明鄭時期 ( 1669 ),鄭氏部將何替仔召集閩籍墾戶入墾東山週邊土地,

後來,漢人移居者日漸增多,並與平埔族民交易、通婚成立新莊,

乾隆 29 年出版之續修府志,始稱之「哆囉嘓街」。

日治時編為「台南府鹽水港店仔口支廳番社」,

嗣後,置卅郡街庄隸屬「台南卅新營郡」,名為「番社庄」,

戰後,設鄉命名時,以此地位於台南市東方山地,

境內又有「大凍山」,乃易名「東山鄉」。

東山區前三大姓為陳、李、蘇。

陳與李本為全國三大姓所以不特殊,

蘇非全國五大姓之一,卻在東山為第三大姓,非常之特殊。

東山地處偏遠,居民均以務農居多,

綜觀東山區沿革,

從明鄭一路到清朝,歷經漢人來此開墾拓荒,

並與平埔原住民通婚、交易,進而成立庄社,

自成一個商業熱絡的交易中心,

惟,日治以後,因與地方行政中心的新營比鄰而居,

東山、新營來往關係密切,

戰後,東山反而呈現零成長,人口也出走外移。

位於中興路上的東山老街,是東山平地重要商業聚落,

以碧軒寺為中心,周邊保留許多老屋與老店,但老屋所存無幾,

主要是受到民國53年(1964)白河大地震的影響,

整條路上的傳統街屋幾乎都被震垮,

今日所見街景與店面,都是在地震過後才又陸續興建。

當地人慣稱的「東山街仔」,

街上林立各式各樣商家,民以食為天,餐飲業居多,

其中不乏經營8、90年老店,如傳統製餅店「協吉食品行」、

「湯皇東山排骨酥」,以及開業超過一甲子的張記肉圓、

日喜粉圓豆花,皆屬資深小吃,

以及聞名遐邇的「籃記」東山鴨頭……

李家古厝位於與老街平行的街路上,

因門樓上「廣其胖」的門額,

讓人印象深刻。

古厝建築平面格局為三合院,坐東朝西;

用圍牆與門樓圍塑出較隱密的私人領域。


兩側護龍為傳統中式紅磚紅瓦建築,

左護龍還有一間戶外的廁所;


正身就比較特別,除了二層樓之外,

還以洗石子及西式語彙為主要風格。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半體也。各本半體肉也。今依玄應訂。周官經腊人注曰。

鄭大夫云。胖讀爲判。杜子春讀胖爲版。又云。膴、胖、皆謂夾脊肉。

又云。禮家以胖爲半體。元謂胖宜如脯而腥。

胖之言片也。析肉意也。按許用禮家說。

一曰廣肉。此別一義。胖之言般也。般、大也。大學。

心廣體胖。其引伸之義也。

廣其胖(ㄆㄢˊ) 意指心胸廣闊,怡然自得,心寬體胖(ㄆㄢˊ)的意思。

這是已故李清龍醫師的故居,

話說最早東山街上有二位有執照醫師。

李醫師留學日本,另一位謝醫師好像留學北京。

其前段西洋樓房風格部份

應該是日治時期的建築…….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