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之內(まるのうち Marunouchi )是東京都千代田區的一個區域,

位於皇居外苑與東京站之間,行政區劃上為千代田區之町名。

丸之內以東京站為中心,與鄰接的大手町共同發展為中心商務區,

內有丸大廈、新丸大廈、三菱日聯銀行本部大廈、郵船大廈等

大型企業的辦公大樓,因而成為日本的金融、經濟中心之一。

東京駅(とうきょうえき Tōkyō eki )位於丸之內一丁目,

為東日本旅客鐵道(JR東日本)、東海旅客鐵道(JR東海)、

東京地下鐵的鐵路車站。

開業於1914年,是日本多條鐵路幹線的端點站,

也是東京主要交通樞紐之一。

東京車站被譽為東京的「表玄關」,

具有首都中央車站的地位……

身為最早使用的丸之內側站房是由明治時代建築家辰野金吾建造,

以荷蘭的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為原型,但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簡化設計。

丸之內側站房於1914年完工啟用,

並於2003年被日本政府登錄為重要文化財。

東京車站也是關東車站百選入選站之一。

1889年,國鐵東海道本線新橋至神戶全線通車,

私鐵日本鐵道也以上野為始發站建設往青森的線路。

隨後,日本政府訂立東京都市計畫,

規劃建造連結新橋與上野的高架鐵道。

1896年第9回帝國議會決議在新線的中段建設中央停車場

(ちゅうおうていしゃじょう chūō teishajō)。

建設計畫因受到甲午戰爭與日俄戰爭影響,

直到戰爭結束後的1908年才全面動工。

1914年12月18日完工啟用,同時命名為「東京駅」。

JR將本站視為「中央車站」,從其前身日本國有鐵道(國鐵)

時代起,列車行進方向的「上行、下行」就是此為基準點。

東京車站興建時,站房位置不選擇於江戶時代起就發展成

繁華街的京橋側,而是在當時尚未開發的丸之內側。

朝向皇居正面的丸之內中央口,設有皇室專用之出入口。

車站站房由辰野金吾與葛西萬司設計,

是座使用深谷市生產的鋼筋磚造3層西式建築,

總建坪9,545平方公尺,長330公尺。

南北各自有圓頂形屋頂,當時將丸之內南口做為乘車口、

丸之內北口做為下車口。

中央玄關為皇室專用,

與東西一般出入口之間各有一個出入口以搬運轉李。

東京車站原始的設計是由赴日協助建設

東京市區鐵道路網的德國工程師法蘭茲·巴爾澤負責。

對日本傳統建築懷有興趣的巴爾澤,將車站建築(丸之內站房)

設計為帶有入母屋破風與唐破風屋頂的和式建築;

但該設計在當時日本崇尚歐風的氛圍下飽受批評,最後不被採用。

後來車站建築的設計工作由辰野金吾等人接手主導,

轉為以西洋式設計為基調,現今所見之丸之內站房,

即為辰野經過三次設計後所定案的結果。

為紀念東京車站開業100周年,

Tokyo Station City營運協議會2014年與動畫製作公司

A-1 Pictures 合作推出紀念動畫短片

《時季輪轉~TOKYO STATION~》。

2024年發行的改版一萬日圓紙幣之背面,

印有東京車站丸之內口建築的圖案。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