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朝時期,安溪移民大量湧入開墾,當時在這裡共有建
立起八個聚落,分別為:草湳、圓山、歧山、貓空、石坡坑、
苧仔園坑、吊硞坑和樟湖。
這裡存在有許許多多近代開發上的歷史紋理,
也有說不完的故事。
道光初年由來自於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積德鄉新康里大坪社,
以張姓家族為主的「延」、「永」、「建」字輩,共同向墾首張啟明
用銀買入,張啟明所承給平埔族雷朗社番業戶君孝仔山埔壹所,
範圍為指南國小以下埔地,土名稱「大坑」。
從此張氏鄉民便開始在大坑開墾,
日治時期張迺妙、張迺乾回原鄉運回鐵觀音茶種,
種植於樟湖地區,
也才會有今日木柵觀光茶園「茶山」之名。
過去攸關木柵茶農生計的「茶葉古道」,
就屬「三玄宮步道」最具代表性。
在指南產業 道路未開通以前,由指南國小通往三玄宮的古道
是先民運茶下山的唯一通路。
這條以往貫穿鐵觀音茶區的舊路,經茶園、農舍、竹林,
沿途地面設立小巧的解說牌, 介紹木柵茶區的歷史背景、步道緣由、
茶種介紹、製茶方法等關於茶的二三事,
走完一趟也增長了 不少知識。
指南茶路親山步道由樟山寺步道(飛龍步道)、
樟湖步道及三玄宮步道共同構成,
這條貫穿木柵山區茶園的舊路行經茶園、農舍、竹林,
沿途皆設立小巧的解說牌。
古道全長不到2公里,原本是保甲路,
老一輩人稱為拖板嶺,
又因其出入口位於三玄宮附近,
又稱為三玄宮步道。
逐步進入相思樹與香楠雜林中,踏著原始古樸的石路,
古道的氣味漸濃,中途豎立的舊碑和沿途的墓塚
都印證了茶道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