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營過去為洪雅族哆囉嘓社的生活區域,

明鄭時期曾屯營於於現今鹽水區舊營里設鎮屯田,後來向東發展,

約在今日新營東邊的「中營里」一帶,新設屯營,

而以「新營」為名。

清康熙年間屬於諸羅縣大奎壁庄,

乾隆中葉以後改隸屬嘉義縣太子宮保,少部分則隸屬於鐵線橋保。

新營在日治初期仍為小村庄,遠不如西邊的鹽水港(今鹽水區)

及東邊─有平原及山產之利的店仔口(今白河區)繁榮。

但日治時期1908年全線完成的縱貫鐵道設站於鹽水與白河之間,

使得新營逐漸發展成為區域中心。

地方的消長也同時反映在行政區劃上:

新營原屬鹽水港廳太子宮堡,後改為嘉義廳鹽水港支廳所管。

日治時經改制,1920年設臺南州時,成立新營郡,鹽水街與白河街

反而由位在新營庄的新營郡役所管轄,

而新營庄在1933年時升格為新營街。戰後改制為新營鎮,

於1981年12月25日改制為新營市。

2010年12月25日隨縣市合併,改制為新營區。

1920年,日本將臺灣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

設新營庄屬臺南州新營郡。新營庄轄新營、茄苳腳、太子宮、

舊廍、下角帶圍、許丑、王公廟、埤寮、後鎮、土庫、卯舍、

鐵線橋、秀才、姑爺等14個大字。

日治初期,後鎮地區為一街庄,稱為「後鎮庄」。

該庄昔日北與竹圍後庄為鄰,東與許丑庄為鄰,

南邊主要部分為新營庄、茄苳腳庄,

南邊最西段及西邊為鹽水港街,西北邊為土庫庄、竹仔腳庄。

意即後鎮其實已與鹽水接壤…..

該區外圍多為瓜田或蔗田等旱地,

其中曾探訪過數座陳姓古墓,

因燈號同為鼎渼,故應屬同一家族。

此墓之前曾造訪,初訪時整座墓隱身在蔗田之中,

再次探訪,整個墓地已清楚呈現在外。

按 : 鼎渼,或為鼎美,鼎尾。

經查為昔日之泉州府同安縣鼎尾鄉,

意即今日廈門市海滄區東孚鎮鼎美村。

陳政21世孫陳泰基為鄉進士,官判州軍事。

南宋末年,元兵南下,隱居于陳墩(今鼎美)。

他生初鎔(居海澄巷口)、初鐘、初銓(居浮宮)。

傳 4代共分 7房:

是為鼎美陳氏之開基祖。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