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營過去為洪雅族哆囉嘓社的生活區域,

明鄭時期曾屯營於於現今鹽水區舊營里設鎮屯田,

後來向東發展,約在今日新營東邊的「中營里」一帶,

新設屯營,而以「新營」為名。

清康熙年間屬於諸羅縣大奎壁庄,

乾隆中葉以後改隸屬嘉義縣太子宮保,

少部分則隸屬於鐵線橋保。

新營在日治初期仍為小村庄,遠不如西邊的鹽水港(今鹽水區)

及東邊─有平原及山產之利的店仔口(今白河區)繁榮。

但日治時期1908年全線完成的縱貫鐵道

設站於鹽水與白河間的新營,

使得新營逐漸發展成為區域中心。

地方的消長也同時反映在行政區劃上:

新營原屬鹽水港廳太子宮堡,後改為嘉義廳鹽水港支廳所管。

日治時經改制,1920年設臺南州時,成立新營郡,

鹽水街與白河街反而由位在新營庄的新營郡役所管轄,

而新營庄在1933年時升格為新營街。

戰後改制為新營鎮,於1981年12月25日改制為新營市。

2010年12月25日隨縣市合併,改制為新營區。

土庫地名由來,另有一說法頭庫,

於清朝時期,布袋沿海魚產經鹽水港走陸路過護鎮、卯舍

至此交換山產貿易,再送往下茄苳堡買賣,因昔日建有許多

屯糧倉庫,又為山海貿易第一站,故名頭庫,

至今仍有許多老人以此稱呼。

里內居民大多務農,栽種以水稻為主要作物,

果樹則以芭樂種植為大宗,香甜可口,

蘭花培育也為數不少。

土庫聚落南郊,位於高鐵及台鐵包夾的一塊田地上,

有著一座廢棄古墓的遺跡;

因已遷葬,墓碑不存,故不知有何淵源 ?

惟從墓地之遺構形勢看來,

應原是一座古墓…….

既已造訪,即順道記之。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