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區,舊稱「大目降」,前身「新化鎮」,

位於臺南市中部偏南,北鄰新市區、山上區,東為左鎮區,

西鄰永康區,南接關廟區、龍崎區,西南則鄰歸仁區。

地處新化丘陵與嘉南平原交界地帶,

境內地勢東高西低,並有鹽水溪支流流貫。

新化舊名大目降,早年原為平埔族群西拉雅族聚落,

「大目降」為西拉雅語Tavocan音譯,意為「山林之地」。

清代康熙年間在《臺灣縣志》即有「大目降庄」之名,

嘉慶年間亦出現「大目降街」名稱,

此間各種碑記,亦有刻「大穆降」者。

「新化」名稱則係日治時期大正九年(1920),

臺南州新化郡成立時,以大目降為郡役所所在地,

故用「新化」為名,在此設立「新化街」。

而明清兩代之「新化里」,非指現在之新化。

戰後改設臺南縣新化鎮。

2010年12月25日因臺南縣市合併而改稱新化區。

根據史料,新化街區宗親聚落源於十六世紀末到十八世紀初,

居民從福建省漳州府和泉州府陸續到新化開墾,也逐漸形成聚落,

也是現在許多俗稱「厝」的庄頭由來,

依據新化鎮誌(39頁)記載,新化鎮街區八保以厝為地名。

目前共有15個以「厝」為地名的宗親聚落,包括王厝、徐厝、

孫厝、連厝、林厝、李厝、何厝、周厝、許厝、鍾厝、

劉厝、梁厝、康厝、歐厝、蘇厝等。

新化區歷史街區範圍包含中山路(民族街口至中正路口)、

中正路(忠孝路口至和平街口)、學仔巷(中正路427巷)、新化市場南側

(中正路369巷)與北側(信義巷)巷道、途經觀音亭之西側巷道(仁愛街65巷)、

大同街、民族街。

主要係新化各歷史發展階段之都市空間,

包含漢人墾植風貌明顯之太平街、竹林街以及和平街一帶,

日治風貌明顯之中正路一帶,

以及戰後現代風貌明顯之新化市場周邊。

新化有不少的古老建築物,

值得仔細去欣賞,

除了巴洛克式建築老街外,尚有許多一般住宅區內的古厝,

可供您大開眼界。

也經常有令人驚豔之美……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