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山位於恆春古城東北方,因山型如同虎頭而得名,

是昔日恆春八景之一,目前已被列為軍事演習基地,

一般民眾難以上山,但登上恆春古城遠眺觀賞,

仍可發現其雄偉之處。


恆春縣志中記載「虎頭山,勘輿家以為縣城白虎,居右」、

「由三台山北行6、7里,曰虎頭山,崒嵂如踞,直對北門,為縣城白虎」,

可見當時虎頭山的風水意義大於旅遊用意,

可說是恆春古城東北方的屏障。

清朝總兵梁燕恆春八景詩:

「貓鼻龜蛇峙海邊、三台高聳入雲巔、龍吟雨化潭心月、

虎嘯風清岫口煙、牛背躬耕歸野徑、馬鞍誰著出塵鞭、

千秋洞鑑封猴績、雄振東南半壁天」。


其中「虎嘯風清岫口煙」指的就是虎頭山。

虎頭山,是台灣屏東縣恆春鎮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

位於該鎮北半葉的北部中央地帶。

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為仁壽里不含東南部及省道台26線以西地區。

本地區境內主要聚落為虎頭山(頂虎頭山)、下虎頭山、

頂城仔、竹城仔、下城仔。

日治初期,虎頭山地區為一街庄,稱為「虎頭山庄」。

明治三十四年(1901) 11月11日,

全台廢縣廳改設二十廳,該庄隸屬於恆春廳。

大正九年(1920)10月1日,全台地方制度大改正,

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庄改制為「虎頭山」大字,

隸屬於高雄州恆春郡恆春庄(新制街庄)。


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為虎頭山(頂虎頭山),

此外,本地區尚有頂城仔、竹城仔、下城仔、下虎頭山等聚落。

國民政府來台後因為軍事的需求,

因而在台灣各地設立各種軍事區,

恆春地區設有「三軍聯合作戰訓練基地」,

其成立於 1964 年,

原來是海軍陸戰隊恆春三軍聯訓基地,在 1970 年後擴充基地範圍,

則改為恆春三軍聯訓基地。

指揮部設立在車城鄉溫泉村的二重溪,

保力村的境內設有營區及訓練場各一處;

其中營區的土地是與村民賴俊傑收購,

其土地坐落於保力 56 番號地。

基地的土地範圍,北從海□山,經統埔村沿山,

銜接保力村東方山麓,再進入恆春鎮境內,止於赤牛嶺,

南北縱長約 12 公里,東西橫寬有 6 公里。

此處高地即緊鄰聯訓基地,

視野堪稱廣闊……..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