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鎮位於臺灣西南沿海,隸屬於嘉義縣,涵蓋土地

面積約62平方公里,為一典型漁村聚落,全鎮人口主要分布

於布袋市區、新塭、過溝及東港等四大區域。

布袋鎮是嘉義縣開發最早的地區,舊稱布袋嘴,又稱冬港。

冬港為布袋清領初期的稱呼,清康熙年代,位於八掌溪口,

大坵田沙嘴東南岸濱潟湖的一個內港,

諸羅縣志載有:

「冬港商船到此載五穀,南出青峰闕,入於海。」

所指「冬港」就是現在的布袋港。

清乾隆年間布袋發展成一內港街庄,九龍里香火鼎盛的嘉應廟

以及永安里的永安宮皆建於此期間。

大寮地名由來及沿革為據傳以前有一邱氏人家至此蓋「寮仔」

居住,其鄰近地方都是蓋些小型寮仔居住。如今日見龍里的

山寮仔、光復里的六棟寮等。

由於邱氏所蓋寮仔比他們寮仔大些,所以叫此帶為「大寮」,

以別他處之寮仔。

光復後政府重新編定里別,因大寮居民信奉本地永安宮所供奉神爺,

所以就叫「永安里」。

同時,保留大寮之名稱,所以稱為「永安里大寮」。

行政區域在地圖上大約呈倒三角形,

東臨義竹鄉後鎮村(後鎮仔),中間隔有溪墘大排,

有義布橋相連;西接本鎮光復里;南面也以溪墘大排為界

與義竹鄉北華村(北港仔)遙遙相望,

新岑里(郭岑寮)亦在里南;西北與本鎮見龍里(內田)接壤;

北面與東港里隔嘉義縣道一七二號公路,

此公路與嘉義縣道一六一號公路在此二里交會,

形成景山區唯一店家林立十字路口,

一七二號縣道路面較寬可通往布袋鎮上與新營巿區,

又有新營客運班車行駛,臨路店家眾多形成「大路店」,

但永安里人數較少,

又有永安宮為居民宗教信仰唯一中心,

故庄頭意識甚強。

清朝乾隆年間,距今約二百年前,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人氏

邱星、邱明、邱淵、邱吉一家四兄弟渡黑水溝來臺,首先落居

大坵田庄(今本鎮見龍里內田),日後四兄弟及其後代散居本鎮

內田、大寮、前東港、後東港、後壁寮等庄形成「五庄邱」。

其中「大寮」一辭由來,說法不一,

較可靠說法為邱明定居該處後所建之「寮」

較它處之「寮」如六棟寮或山寮仔為大,故得名。

民國三十九年又改制,稱嘉義縣布袋鎮永安里迄今,

本庄於民國三十六年至四十三年間地址採用「光明路」,

但「大寮」一辭沿用至今,

東港、埔仔厝、永安、大寮等臨大路店四地名

也以大寮知名度最高……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