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鎮是一個位於臺灣西南沿海的鎮,隸屬於嘉義縣,
涵蓋土地面積約62平方公里,為一典型漁村聚落,
全鎮人口主要分布於布袋市區、新塭、過溝
及東港等四大區域。
布袋鎮是嘉義縣開發最早的地區,舊稱布袋嘴,又稱冬港。
冬港為布袋清領初期的稱呼,清康熙年代,位於八掌溪口,
大坵田沙嘴東南岸濱潟湖的一個內港,
諸羅縣志載有:「冬港商船到此載五穀,南出青峰闕,入於海。」
所指「冬港」就是現在的布袋港。
清乾隆年間布袋發展成一內港街庄,九龍里香火鼎盛的嘉應廟以
及永安里的永安宮皆建於此期間。
日治時期布袋改稱為布袋街,屬臺南縣管轄。
1920年8月10日改稱為臺南州東石郡布袋庄。
戰後民國35年改為臺南縣東石區布袋鄉公所,
後來本鄉因布袋港與大陸通商,航運發達,人口激增,
於民國37年改制為鎮,
民國39年改隸嘉義縣布袋鎮。
東港里共分四個聚落,
由北而南為後東港,圍仔內,前東港和埔仔厝,
且埔仔厝與大寮(永安里)僅一路之隔,
常有外地人甚至本鎮其他地區人士
弄不清楚地名之界限。
埔仔厝本無廟,輪值頭家者安置神轎煞費苦心,
民國38、39年間村民林秀先生因無嗣身後無人繼承,
村眾乃將其名下土地用以建功厝(護安宮),
近年鄉人覺得無廟不能彰顯神威,
向庄民購地在庄後建廟仍名護安宮。
廟中神明有李府、連府、吳府、金府、朱府及保生大帝…等。
前東港東面有圳,水圳以東地稱園仔頂,
清代時園仔頂即有大賽爺廟公俸謝府將軍(大賽爺)及土地公,
不明原因,廟毀神離,大賽爺被迎請到後東港供俸,土地公仍留在前東港,
光緒年間前東港居民,今活動中心處興建龍山宮,
除土地公外尚供俸池府、朱府、黃府千歲及城隍爺、佛祖媽、太子爺..等。
圍仔內在好多百年前,前東港山成仁的莫、楊、李、莊、董五位元帥爺,
屢向村民感應,意欲歸神,在邱錦沛及許妙習等人全力促成,
於82年動工,86年完成建廟(中東宮)。
景山鎮海宮堪稱東港里最具人氣的廟宇,
大路店東北隅景山派出所後面,
有一座小小的廟宇(鎮海宮)鄉人稱之元帥公。
廟中供俸董府元帥及四兄弟神尊,木府將軍、土地公。
也許董先生軍祣別有一番參天浩氣,各路神明均意為其加持客王爺、
五府千歲(南鯤身),分別封其為鎮海大將軍及鎮海宮。
董府元帥能獲各地正神垂青,算是陰廟中的異數。
東港里有一個怪異現象,同一個里的四個聚落,
似乎各自獨立的個體,幾乎沒有串聯及交集,
但對於元帥宮的信仰更是休戚與共,共同祭祀,
該是元帥公的神威……
秀府老爺廟似是埔仔厝一帶的聚落信仰 ?
應該是源自於原鄉的地方信仰,
可惜,
對於秀府老爺無進一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