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區在1920年以前的舊名寫作漢字的「漚汪」,
此漢字的台語發音源自西拉雅族語,是「溪流」的意思,
至今有許多臺南人仍習慣稱呼此舊名,
至於「將軍」之名則相傳與施琅有關。
1683年,施琅率領清兵攻克明鄭,清廷以施琅靖臺有功,
以跑馬三日為其業地,西起馬沙溝,東至烏山頭,不料馬跑至今
將軍庄一帶便斷腳蹄,因而在此地建「將軍府」為施琅將軍與吳英將軍共用,
所經之田園成為「施侯租」,之後施琅率其族人以及吳王兩姓親戚入墾,
因而形成「將軍庄」。當地人亦常簡稱為「將庄」。
1920年臺灣地方改制,於此地設「將軍庄」,
劃歸臺南州北門郡管轄,戰後改設臺南縣將軍鄉,
2010年12月25日改稱將軍區。
原籍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十三都霞邊保集美東厝下店人氏,
於清乾隆十五年渡臺灣謀生,遊至蘆竹溝溪(現為將軍溪)
再順溪流往東至現在地方,
溪流南畔有條長巷,兩邊草木茂盛,是片荒蕪之地,
因隨擇地漸居,以開墾荒野為耕地,又捕魚為副業,
爾後漸發展就永久居之,
將此地形表庄民,稱為巷口庄。
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為巷口、中寮(西北半側)、社仔、北埔,
巷口,其因乃早年人民由將軍鄉上岸往苓仔寮途中需經過一大片
林投樹,久而久之便形成一道林投巷,居民在北地入口處集結成庄,
故名巷口。
戰後曾分為仁巷村及和巷村,
後於民國六十七年各取其首字而合併為仁和村。
縣市合併後為仁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