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區在不到300年前仍是一片汪洋,屬於臺江內海的一部份,

內海外緣臨臺灣海峽處有北線尾等沙洲。

安平鎮之右原為臺江內海,後因淤沙沉積浮現的草埔地,

而且是一片長滿「菅仔」的草埔地而稱「菅仔埔」。

據史載,清領時期乾隆年間即開始有海埔新生地浮出,

因為遍生菅芒,故稱菅仔埔,後有百姓進行圍墾。

道光3年(1823)曾文溪改道使得內海快速淤積,沿海居民據地圍墾、

搭建臨時草寮,故形成許多「藔」字地名,日治後日人再改作「寮」。

古時有臺江十六寮(草湖寮、南路寮、中洲寮、溪頂寮、陳卿寮、

和順寮、總頭寮、新寮、布袋嘴寮、溪心寮、海尾寮、本淵寮、

公親寮、學甲寮莊、溪南寮、五塊寮)的說法,

即為歷史之見證。

道光 7 年(1827),石、吳、韓、陳再合資組成墾號「金協利」

入墾,範圍約在公親寮、蘆竹崙之間一帶。

公親寮名稱由來,距今約有兩百五十餘年前本村約聚居二十餘戶,

大部分由學甲、將軍、北門等鄉鎮移民入境,均以耕牧為生活,

村西數里為曾文溪床沙洲管仔埔,村中大部分耕地係外鄉大地主所有,

當時因土地界址紛爭事件,歷經訴訟、武力,均難以解決。

後由本村先賢出面仲裁,充任和事老,

由斯獲得「公親寮」名稱,並增大旗型土地相獎以謝。

當地地名也因此來。

本庄居民務農為主,

村民大多種植甘蔗、蕃薯和每年夏季的「中冬水稻」。

信仰中心「清水寺」,是公親寮唯一的寺廟,

供奉的主神是清水祖師、南海佛祖,副神則有天神太子、

黑虎將軍、福德正神和註生娘娘。

現今公親寮的居民以王、李姓為大宗,

黃、陳、許、、、等姓次之,

葉姓則只有一戶人家。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