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鄭初期(1661)隨鄭成功部隊的運糧官陳一桂,

於中洲南邊的「謝厝寮」(頭前寮)將軍溪畔(大道公埔)平安

登陸,以後四散開墾,其中李姓多居下社仔和七塊厝,

由福建泉州同安縣白礁鄉李勝偕李階、李孟、李松等3子

入墾此地(下社),因而眾人尊李勝為開基第一代祖,

原莊有30多戶。

道光2 年(1822),部分子孫遷移至宅仔港耕作;

其後日治時期,又有再分移至瓦寮佃耕者。

下社仔位於現今學甲警察分局北邊,

約在今民權路與仁愛路交叉路口「白礁宮」附近一帶舊聚落,

因其地域位居中社慈濟宮之東南,故稱「下社仔」。

由於村莊沿著急水溪河畔,早期就有澎湖及蚵寮等商人專用

竹筏載運醃漬蝦、蚵、魚、珠螺及鹹魚、什魚干等來此交換蕃薯簽干

以帶回作為糧食,因來往頻繁,自然形成一個簡易埠頭,

故稱「宅子港」,居民大多數從事農漁牧經營。

「宅仔港」開發甚早,明末清初鄭成功所屬將領陳一桂率軍隊

自學甲將軍溪登陸,因來台逐漸增加,軍民往東北宅仔港遷徙屯墾,

後學甲李氏、學甲宮後莊姓和中社謝姓移墾始成村落。

日治時期宅仔港設五保為宅仔港為一保,

戰後設村,簡化為宅港村,

至民國57年(1968年)隨學甲升格為鎮而調整為宅港里,

含德安寮(舊名為竹篙寮)與二港仔等聚落。

可見宅子港地區雖為李姓為大宗,

其間仍散有謝、莊、陳等雜姓……..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