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肚區名由來於拍瀑拉 (Papora) 大肚社社名 Tatuturo 的譯音。

大肚其他里名、街道名等,皆與漢人開墾拓荒、形成村落的情形,

以及日後的發展,有密切的關連。

例如「王田」源於荷蘭時期設置王田,「營埔」之名始於鄭氏時期營鎮屯田。

漢人來台移民時,和平埔族同住「大肚社」,隨著人口增加,其街道就叫「大肚街」,

街道的兩端稱作「頂街」、「下街」。

在大肚社下方,由於位置的關係,被稱做「社腳」,

在位置叫高地方的,叫做「山仔頂」,

在地勢較低的山腳下,就叫「山仔腳」。

康熙四十年代,就有漳州人入墾大肚。

漢人入墾路線大致有兩條:海路多由鹿港、塗葛堀(今龍井鄉麗水村)

登岸進入大肚拓墾;陸路則台南安平上陸,再北上經由彰化地區,

渡大肚溪至王田、大肚等地開發。


康熙四十年代,漳州人由鹿港登陸進入大肚鄉向大肚社贌耕拓墾,

是為大肚鄉漢人入墾之先驅,

康熙末年,則有惠州陸豐人林君寵入墾。

開墾地區屬大肚肚溪岸王田、中和村的開墾,與祖籍不詳者,

趙姓與黃、蕭、王三姓等人入墾。


董顯謨開鑿「王田圳」,以供水換地方式獲得大片的土地,

於是招佃開墾,促使許多漢人移民入墾。

此薛姓古墓應屬

早期入墾移民的先人塋墓……..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