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區舊稱「海翁窟港」,後稱「螺絲港」、「大安港」,

前身「大安鄉」位於臺中市西北部,介於大甲溪與大安溪之間,

地處大甲扇狀平原西側,全境地勢平坦。

大安港舊稱「海翁窟港」,係因港口有眾多海翁(鯨魚)聚集而得名,

在清領前期時因港灣外緣有一條沿五甲港、北汕向外延伸至塭寮一帶之

天然石線,石線內航道曲折迴繞,形狀呈一螺旋狀,

故另名「螺絲港」。

大安區早期因大安港的發展而興盛,

在清領時期曾是臺灣中部地區重要的貿易港口,

開發甚早。後因港灣泥沙淤積,加上距離臺中市的

都市發展中心較遠,以及無鐵路、重要公路行經,

使得該區工商業發展較為緩慢,

由於境內土壤肥沃且灌溉便利,故農業甚為發達,

是臺中市海線地區典型的農業鄉鎮,此外

畜牧業在大安區亦相當盛行。

1684年大安隸屬福建省諸羅縣。

約在1701年左右,鎮平縣張、林兩姓閩籍與邱姓粵籍漢人

由鹿港北進並自大安港、白瓦厝港登陸拓墾大安、鐵砧山腳、

日南與九張犁等荒埔,

隨後亦有乾隆中葉時期的漳浦縣林姓、南安縣陳、黃、張姓,

以及同安縣王姓等漢人陸續入墾,其中包括墾號「林成祖」的

漳浦縣人林秀俊,拓地漸廣並歲入租穀近萬石,

對於大安早期開發貢獻良多。

南莊里,前身為「南莊村」,位於大安區西南部,

北鄰中莊裡,南接南埔里,東鄰東安里,西臨臺灣海峽。

里名由來與聚落相對位置及水源源頭有關,

該里與中莊里一帶有三大聚落,東南方為頂莊,中間為中莊,

而當地位於西南端,故名。

日治時期,1901年,南莊裡屬大甲支廳十八莊區南莊。

至1920年起,隸屬大安莊南莊大字。

光復後1945年,改名為「南莊村」。

為大甲溪沖積扇平原的一部份,境內地勢低平,

南莊溪由東南向西北流經並注入大海。

居民主要姓氏有陳姓、許姓。

該區有稻米、芋頭、青蔥等農產…….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