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埤原稱為『大埤頭』,其名稱由來有二說:
第一說:因往昔創村於荷包連圳埤之頭,故有此稱。
荷包連圳即在早知與柳樹腳間,引倒孔溪之水,流向
西北至大埤頭入圳,因在本地設埤塘儲水,
乃稱之為大埤頭。
第二說:明末荷蘭人佔領台灣時,於大埤西北方建設紅毛埤,
其上游的庄社是在「紅毛埤」之頭頂,
住民取其意稱為「大埤頭庄」。
大埤鄉早在三百多年前荷蘭佔領台灣時,
就已經有大陸漢人移民來此開發,
日治時期,地方改制廢區置庄時,茄苳腳區與大埤頭區合併為
「大埤庄」,直到台灣光復後始稱為「大埤鄉」,
全鄉共有15村。
「埔羌崙」就是豐岡村的舊地名,
以前豐岡村長著許多埔羌樹,又在村頭有一小山崙,
所以稱作「埔羌崙」,
在一百多年前,埔羌崙因為臨進北港溪,
交通便利,曾經是個人口集中的村落。
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
埔羗崙地區為一街庄,稱為「埔羗崙庄」,
大正九年(1920),全台地方制度大改正,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
該庄改制為「茄苳腳」大字,隸屬於臺南州斗六郡大埤庄。
戰後大埤庄改制為大埤鄉,隸屬於臺南縣,大字亦改制為村。
1950年10月,雲、嘉、南分治,大埤鄉改隸雲林縣。
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有埔羗崙、田心仔等,
張姓和劉姓是
村裡人數最多的姓氏。
門樓的彭城衍派門額,
說明了次古厝惟劉姓人家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