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1895年接受日治後,日軍隨即起調查和測繪基隆

各砲臺之標高和配備,台灣總督府築城部基隆分部根據

1899年《基隆要塞防禦(永久)要領書》中,因應恐爆發之

日俄戰爭之虞而修建之「永久防禦炮台」防禦工程。

基隆要塞砲兵大隊於1901年3月始建槓子寮砲台,

完成於1904年10月,是台灣總督府築城部基隆分部因應日俄戰爭

修建的防禦工程之一,

屬於日治時期基隆要塞所管轄區域,

與鄰近的牛稠嶺砲臺,為同時監控八斗子、社寮島制高點,

以及至白米甕砲台間基隆外海海域防禦任務的重大要塞。

基隆要塞砲兵大隊於明治三十七年(1904)12月始建

牛稠嶺臨時砲臺,完成於明治三十八年(1905)5月5日,

並在1905年與公山尾砲台進行備砲工事配備。

牛稠嶺臨時砲臺系統依照牛稠嶺山與周圍地形而興建,

砲台遺址所在地雜草叢生,無人維護。

目前共保存僅存長達三十米的砲台圍牆,兩座砲座、

和一座圓柱型軍營碉堡。

獅球嶺砲台,白米甕砲台,大武崙砲台,

二砂彎砲台、槓子寮砲台號稱基隆五大砲台,

而防禦八斗子和基隆港北面海域的砲台,

除了槓仔寮砲台外,還有互為犄角的社寮東砲台、八斗子砲台

以及牛稠嶺砲台,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槓仔寮砲台,

以致於在網路上完全找不到「牛稠嶺砲台」的紀錄。

牛稠嶺砲台當然就在牛稠嶺上面,

而牛稠嶺正是八斗國中的後山,出乎意料之外地輕鬆找到

舊山徑通往牛稠嶺砲台山腰的軍營,也找到山頂牛稠嶺砲台

陣地,更有一座完整的「陸軍測量基石」,

砲台陣地平台大都完整,護牆長約50公尺,

分立基石兩側,護牆邊都有存放砲彈的窗型座。


如今芒草也已經砍成康莊大道,

砲台陣地上視野一極棒,山海風光進入眼簾,

最重要的是,路程很短,

全程散步走約40分鐘即可到達,

難度很低,老少咸宜。

另外也可以從槓子寮輾轉過來,

只是路況比較原始,

若久未清理,路徑較為不明;

入口也比較冷僻,

行走要稍微注意一下……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