埤霞村位於埔心鄉北邊,日治時期為台中州員林郡

坡心庄埤霞字番地92-149、坡心庄埤霞字菜寮番地10-90,

至國民政府復台,始將兩個地區合在一起,

取名為埤腳村。

以前埤腳莊東北有一大埤,分八堡圳之水,

鑿圳以灌溉這一帶農田。

舊埤霞下還有「菜寮」聚落,靠近員林大排水埔鹽埤。

埤腳地方的住民,多是客裔黃姓,以農為業,

附近是稻、甘蔗、蔬菜、番石榴產地。

雍正元年(1723)由諸羅縣劃出虎尾溪以北、大甲溪以南

之地,設彰化縣治,取「彰聖天子丕昌海隅之化」前後兩字,

而命名為彰化。

彰化縣轄十六堡,現在的埔心鄉原屬武西堡,

以「大埔心」為最大村莊。


光緒十三年(1887)台灣建省,

光緒末期,彰化縣境置十三堡區,本地為

彰化縣武西堡坡心區。

埤霞是埔心鄉的一個傳統地域,位於該鄉西北部。

相較於今日行政區,

其範圍大致包括梧鳳村、二重村、油車村西部

的南昌北路與瑤鳳路二段所夾地區。

大正九年改為閩南語近似音之「坡心」,

民國34年底,再正名為「埔心」。

彰化縣誌記載原為「坡腳」,後更名為「埤腳」。

地名的由來乃是所居之地東北處有一座大埤,當時居民

依地勢將八堡圳的水源引進以灌溉當地農田,

故取名為「埤腳」。

當時的「埤腳」居住範圍即是現在的埤霞村、埤腳村、

新興村〈大村鄉〉,乃以八堡圳經遊為界所產生,

新興村目前於大村鄉轄區。

1840年,福建省詔安縣霞葛鄉的黃姓客裔祖先約

一萬五千名,陸續渡海來台,遷至本庄墾拓,他們利用八堡圳的

水資源耕農定居,

為追思祖先懷念家鄉,選取祖籍霞葛鄉的「霞」字,

名為「埤霞」,即現在的埤霞村,

茄苳樹公位於埤霞村二抱路一段路西,樹齡約二百年,

樹頭寬約三人合抱,樹高約六公尺,分枝平均自然,樹葉茂盛,

形態古意完整,樹下涼爽甚討人喜歡,成為附近居民休憩談天場所,

由於茄苳公靈驗,並在樹頭設香爐、建拜庭,

民國五十年左右,居民組織茄苳公臨時委員會,

在農曆八月廿日成立,並以當日為茄苳公紀念日,

每年此日均演戲祭拜,平時亦香火不斷。

村內有創建於光緒二十四年的三界公廟,

相傳戊戌年大洪水,村民飽受災害,為祈福消災,

於是興建此廟,奉祀三官大帝。

三界公廟南有一完整三合院古厝,

堂號濟陽,是為江家古厝…….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