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庫,這個地名還真的是跟土有關……

中心腹地因早年有沙積土堆之小沙崙,今雖已漸墾平,

仍有奮起里(秀潭、糞箕湖),大荖里、石廟里(溪心)、

後埔里、埤腳里(牛)、崙內及新庄里等,附近有起伏

砂土之 跡象。

惟歷經農墾,現大部分已成平坦農田,

只有奮起(秀潭、糞箕湖)、大荖、崙內、埤腳(扶朝)、

後埔、新庄等,尚保有 沙丘(崙)。

石廟子,原寫為石廟仔,是土庫鎮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

位於該鎮東部偏南,其範圍大致與今日之石廟里相當。

相傳此地早期居民不多,有次颱風飄來一顆石頭,居民將其

雕刻為福德正神(土地公)並蓋廟供奉,故稱為石廟。

「石廟里」的典故源自於該土地宮廟,

百年前民眾把一顆水飄來的石頭打造為石廟,供奉土地公,

香火鼎盛後,信徒再蓋一座水泥廟把石廟移入,

目前是廟中廟的樣態,

特別的是這廟土地公、土地婆住一起。

日治時期保正王光平居住在此聚落,

並將車站設於聚落中名為老鼠墩之處……

清末至日治初期該地區稱為「石廟仔庄」。

該庄西接大荖庄,南鄰土庫庄、新興庄,東接三合庄,北與

牛埔仔庄、大墩仔庄為鄰。

大正九年(1920),全台地方制度大改正,廢十二廳

改設五州二廳,該庄改制並雅化為「石廟子」大字,隸屬於

臺南州虎尾郡土庫庄。


1943年10月,土庫庄升格為土庫街。


戰後土庫街改制為土庫鎮,隸屬於臺南縣,大字亦改制為里。

1950年10月,雲、嘉、南分治,土庫鎮改隸屬雲林縣。

目前稱為石廟里。

此一民居側面及前後設有外扶壁,

算是其特別之處……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