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鄭時期隸屬天興縣,相傳鄭成功來此巡視時,

鑑於沈文光來此教導人民讀書識字、提振文風,

因開化甚早,便以善早開化之意命名善化,

是為善化里,後分東西二保,

康熙年間因諸羅縣文廟、典史署皆設在此,差點有機會

成為諸羅縣治,曾來台平定張丙之亂的閩浙總督程祖洛提出

對台善後提議,

道光15年(1835)便據此將嘉義縣南界由新港溪

(鹽水溪、新化境內稱許縣溪)北移至灣裡溪(曾文溪),

至於灣裡溪南邊包含善化在內土地則劃歸臺灣縣,

使得善化里東保、西保自此橫跨兩縣,

也因此地距離府城郡治甚近,一日內可抵達,

原設在玉井的大武壟巡檢司因交通不便,訊息難通,

便在道光17年(1837)遷來灣裡,

分由嘉義、台灣兩縣管轄,

大大提升善化重要性……

《諸羅縣志》記載善化里有灣裡溪街(灣裡溪墘街)、

灣裡社街,道光三年(1823)曾文溪氾濫沖毀灣裡溪街,

居民撤至南方建立新社街,加上灣裡街南邊的善化牛墟交易熱絡,

帶動當地發展,使其逐漸成為

以慶安宮為中心的重要聚落。

日治初期設立灣裡辦務署,1909年改制成臺南廳灣裡支廳,

此地屬於灣裡區(善化里東堡)、善化里東區(善化里西堡),

1920年合併兩區成台南州新化郡善化庄,

1940年升格善化街,戰後成善化鎮,

善化據載於前清建有四座城門,分別為東、西、南、北四城門,

故而形成東關里、西關里、南關里、北關里四里的聚落。

中興路昔日為中山路之巷弄,

原本也是傳統民居聚集之處。

此間古厝位於第二進之所在,

正身木格窗仍保留有傳統建築精緻之處。

此照片為兩年前造訪時驚艷所見……

再次探詢街景,似已不存。

對街一間拆了局部的古厝,

想必也是時日不多。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