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公廟位於臺南市中西區,
是主祀輔順將軍馬仁的廟宇。
在清代方志上也有被稱為「馬王廟」,過去也有說法認為
興建馬公廟表面上是要祭拜「馬公爺」,但同時隱含
紀念鄭成功部將馬信之意。
該廟所在的開山路122巷舊稱「馬公廟街」,
其名稱便是因為此廟而來。
另外也有說法認為馬公廟是臺灣府城七寺八廟之一。
關於馬公廟創建的年代,根據陳文達《臺灣縣志》
與王必昌《重修臺灣縣志》的記載,可知明鄭時期
永曆年間已有此廟。
乾隆四十二年(1777)由臺灣府知府蔣元樞重修,
之後在咸豐五年(1885)大修。
1926年,董事陳敬忠等人再修。
戰後,馬公廟於1946年冬季由詹德樑等人發起重修。
之後於1970年改建。
馬公廟目前的建築主要是基於1970年改建成果,
為二進三開間建築,屋頂為重簷歇山式,覆有綠釉琉璃瓦。
左右兩側設置有鐘鼓樓。
廟內現存有乾隆四十四年(1779)的「觀其所感」匾、
道光三十年(1850)的「英靈千古」匾、咸豐四年(1854)
的「護國庇民」匾。
此外廟中有由潘麗水繪製的武門神秦叔寶、尉遲恭
及二十四節氣門神彩繪
以及「白蛇傳」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