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市場,居民習稱大菜市。位在台南市中西區西門路、

中正路、正興街與國華街街區。

日治時期臺南最具規模最主要食材批發交易的市場。

最初建於明治38年(1905),為木構造建築,

因1911年臺灣南部颱風襲擊而倒塌。

大正1年(1912)重建為L字型鋼筋混泥土建物,為現今

所看到西市場本館,是日治時期臺南最重要的商業建築設施之一,

在臺南市的都市發展上具有歷史意義。

戰後西市場仍持續營運。然大約在1990年代時隨著都市開發,

食材貿易量增加空間不足等因素而遷出另覓他地為批發市場

場所等等因素,西市場逐漸沉寂。

直至2003年被指定為台南市市定古蹟,

並於2017年展開修復工程,於2021年完工。

明治38年(1905),政府擇地於台南市西門町四丁目,

興建第一代西市場,明治44年(1911)8月南部颱風風災,

市場木造建築於27日凌晨四時倒塌損毀,隔年予以重建。

第二代西市場於大正1年(1912年)12月完工,

並設有通往灣裡的輕便鐵道,以運輸市郊蔬菜過來販售。

受到前年風災多數屋舍傾毀之故,

第二代西市場建築採用鋼筋混泥作為主要結構,

於原南、西兩處賣店位置進行重建,

並由一兩層樓中央棟連結兩座賣店形成L形建築,

在每個入口處正面裝飾有西洋風格的古典花草泥塑。

東翼主要為魚、鳥、獸肉之賣店;北翼則為蔬果、雜物等賣店。

西市場隨著時間與使用需求,陸續進行增建,

包含於魚批發市場、青物市場等區域。

在1930年又進行本館整修以及外廓增建,

1930與1932年分別完成新館(外賣店)第一期、第二期的

興建工程,興建兩層樓磚造木構建物,販售雜貨、衣物、餐具,

並有臺南著名的西洋料理滋養軒進駐在內。

西市場的屋頂因二戰而部分損毀,

之後在中央加蓋藍天舞廳,西市場也繼續風光一陣子,

後來逐漸沒落,

約在1970年代,原中央棟二樓拆除,

民國92年(2003)5月12日,西市場列為市定古蹟,

古蹟指定範圍包含西市場本館、西市場外廓賣店二期、

西市場魚賣店、原新高製糖株式會社冷藏庫、

原臺南州青果同業組合香蕉倉庫。

西市場在興建當時為全台灣最華麗的市場建築,

設置了老虎窗的馬薩式屋頂、入口上有圓山牆。

昭和年間所建之商場是以鋼筋混擬土為材料,

柱梁外露,留存部分仍

保留了一些昔日風采……

目前僅北翼棟開放。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