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宮可考的創年代為清雍正初年,在明寧靖王府的鼓樓

附近創建,與位於王府鐘樓附近的開基武廟相呼應。

因為該廟所在的米街是當時臺灣府城裡相當重要的街道,

所以該廟香火頗旺。

進入日治時期之後,依《臺南市寺廟臺帳》所載,

昔日廣安宮位於臺町二丁目97番地今新美街與民族路口,

由於市區改正、街道拓寬的關係,使得該廟在大正十三年(1924)

往北遷移至今天的位置,並與石精臼開基共善堂邢府千歲合祀。

祝融殿的火王爺(馬明尊王),今亦合祀在廣安宮。

民國六十九年石精臼開基共善堂信徒鳩資興建新廟,

遷出廣安宮,結束合祀,

爐下弟子等因感邢府千歲神恩,並為紀念合祀之情誼,

雙方協議留祀共善堂邢府千歲聖像乙尊供信眾朝拜,

該聖像現仍奉於廣安宮內,

為米街廣安宮之開基邢府千歲。

現存建築因為是日治時期遷建之作,所以呈現閩洋折衷風格。

廟宇建築以分金線為中軸線由拜亭、三川殿及正殿組成,三組空間

中間沒有天井分隔,連成一氣,形成縱深狹長之空間。

拜亭為四柱卷棚歇山頂;

三川殿為三開間、開三門,步口木構架

結構緊密,空間狹窄緊湊。

其正殿為單開間擱檁式,有相當精美之架內牌樓,

木雕長約7公尺,內容括三英戰呂布、空城計與封神榜等,

屋頂為硬山單檐燕尾形式。

除有無天井之差異外,三川殿及正殿間類似金華府。

從三川殿後山牆面左右各有一開口,通往兩側護龍。

左護龍屋面型式為雙坡水與正有直接相連,

不似右護龍以天井來區隔,並非對稱平面。

護龍山牆為西洋風格,有華麗泥塑山花在上。

廣安宮三川門設石獅、日治時期龍柱一對,

據薪傳獎藝師施弘毅先生稱此石雕部分有惠安崇武蔣家之手法,

石材以臺灣所產之砂岩石雕刻而成。

廣安宮之彩繪大部份均已剝落或因煙燻而變色。

現存狀況較佳者在三川殿的門神彩繪。

明間秦淑寶、尉遲恭門神彩繪莊嚴。

次間繪有12節氣,為臺南畫師陳玉峰之作品。

在剪黏泥塑方面,亦不乏精采之作,

只可惜現今屋頂之脊飾多剝落殘存鐵絲。

廟內文物留有「恆舒神功」、「共善堂」匾額,

米街廣安社相關文物。

因廟體於1998年後閒置23年,大殿神房的猛龍壁畫遭受榕樹根

嚴重毀損,神房的部分構件亦被宵小盜竊,虎邊側門的書法也受到

風化侵蝕,故修復團隊使用紅外線攝影,

依照原樣修舊如舊將陳玉峰大師的作品恢復原貌,

並聘請潘岳雄司阜重新繪作猛龍壁畫。

以新的門神彩繪大門替代,

將舊時陳玉峰繪製的門神繪畫拆下另作保存。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