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馬雅各醫師初次來臺,並在之後開始在看西街開設

「看西街醫館」,一面行醫,一面進行傳道。

但在保守的民風下,本地人對於外來者與外來宗教的排斥,

使得馬雅各醫師一度離開臺南,三年後才重返府城,

在二老口街(今啟聰學校附近)陸續開設醫館、設立堂會。

進入日治時期,位於太平境的教會正式建堂完成,

同時也在看西街成立分會(永樂教會),

在牧師與信徒的努力下,1955年分會籌組的禮拜堂竣工,

選址在當年馬雅各醫師第一個落腳處附近,

也就是今日的看西街教會。

看西街教會的建築,是戰後首批以鋼筋混凝土施作的西洋建築。

在狹小的巷弄內,有著圓頂、六柱式門廊山牆的雪白教堂隱身其中。

與兩邊的老屋相映,在視覺上帶來的衝擊感,

就如同當年府城人初識教會的震撼。

看西街教會的建築,則是用古典式樣的連續柱列、

拾階而上的階梯,構成神聖空間。

六根高聳的門柱,柱頭並非常見的植物造型,而是分成雙層,

上層裝飾為三角折線,下層為蛋鏢古典裝飾,

柱子本身為白色洗石子,柱身的凹槽設計增加變化感,

下方的柱礎則是灰黑色的洗石子,形成黑與白的對比,

在西方歷史式樣的造型之下,

又透露了一些本地工法。

在燈光計畫之下,

看西街教會之夜色,更加魅惑……..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