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公墓被稱為台灣最早的墓葬群,最早可追溯至南明(1624)

的曾振暘墓,更是許多歷史名人的安眠之地,例如清代進士施瓊芳、

白色恐怖受難者施水環以及傳教士巴克禮等人,

墓園內也保存了難得的裝飾藝術及花磚。

南山公墓對台南人十分重要,過去幾乎十個台南人就有九個半葬於此地,

甚至許多往中北部發展的家族,例如:台北大稻埕許姓家族及開發彰化平原

的吳郡山家族祖先也在此安眠。

過去南山公墓的面積遠大於今日,在台南府城的城牆外即是墓葬區,

百年間隨著都市不斷擴張,縮減至目前樣貌。

南山有一處場域寬廣的長老教會墓地,是巴克禮牧師和多位西方傳教士,

以及長老教會著名的高家、侯家、石家等等家族和會友安息之地。

那裡幾乎是長老教會在台宣教具體的歷史讀本,

非常珍貴的歷史場域。

此地墓塚型結合西洋、漢及日式,反映時代特色,

1943年從三分子墓地遷移過來,

早期台南長老教會墓地並非位於現南山公墓內,

而是開元陸橋下,鄰近鐵路一帶的三分子墓地,

包含巴克禮牧師在內的八位宣教師,原都葬在該地,

直至1943年才集體遷移至桶盤淺、今南山公墓內基督教墓園,

包括巴克禮、牧師宋忠堅和其夫人伊莉莎白

都已列為台南市歷史名人。

此地最早的墓塚,是清末來台傳教的彼得醫師二女兒,

署名「安二女英之墓」,年代為1891年,墓碑橫額寫著「大英」,

可能是全台唯一清代外國孩子在台灣的墓塚。

巴克禮牧師於1849年11月21日生於蘇格蘭格拉斯哥,

父親經營布商,為教會的長老。

家有四兄一妹,孩子自小皆受良好的學校教育。


巴克禮牧師自幼聰慧,從小學至大學成績優越,均明列前茅。

1864年入格拉斯哥(Glasgow)大學,精於理數。

巴牧師對於電氣知識頗豐富、熟悉,為當代罕見之人才,

他的芳名刊登於大英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Britannica)之上,

成為受崇敬的偉人之一。

巴克禮牧師於1874年9月19日由英國的Liver Pool出發,

費了三個月,於12月18日抵達廈門學習閩南語,1875年6月5日

在打狗(高雄)上陸。暫居旗後,後來遷居台南。

此時正是太平境教會遷到旗後,再回來府城二老口、亭仔腳,

經過十年之時,自此經歷人生八十七載的歲月裡,有六十年的時間

奉獻給台灣,

巴克禮牧師與太平境教會有著不可切分的關係,

他對太平境教會的愛不是表面上的愛,

而是盡心、盡性、盡力、盡意之愛,

因此巴克禮牧師堪稱為「台灣使徒」。

巴牧師性情溫柔易於親近,並善於教政。

當八十六歲高齡仍受托擔任太平境教會小會議長。

巴克禮牧師來臺六十年,1935年10月5日因腦溢血不幸逝世,

享年八十七歲,

伊麗莎白(Elizabeth Blackburn Christie),1868年出生於蘇格蘭格拉斯哥。

從小天資聰穎,24歲以第一名完成學業,並取得蘇格蘭的三重醫學學位

(同時擁有內科、外科、藥科執照),

也是蘇格蘭第一位獲得此一殊榮的女性醫師。


1891年來到臺灣,並將自己的所有和一生都奉獻給這塊土地。

花了一年在學習臺灣話,並在這段期間和宋忠堅牧師(Duncan Ferguson)

相識並結婚。婚後志趣相投的兩人便以臺南為中心,

全心全意進行醫療宣教工作。

最後於1900年染上重病,

並於隔年1月病逝於臺南新樓醫院,享年33歲。

日本人秋山珩三,出身山梨縣,也是基督徒,

1900 年出任臺南慈惠院附屬教育部主任,協助府城在地教會

及日本新政府建立交涉關係。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