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條港是昔日清治時期存在於今臺南市中西區裡

的五條商用港道,由北到南分別是新港墘港、佛頭港、

南勢港(或稱北勢港)、南河港與安海港,

其範圍約在今成功路以南,中正路以北,大井頭(民權路、

永福路交叉處)以西,臨安路以東的區域,

是以前臺灣府城最重要的商業門戶。

2015年地籍重測後,五條港也成為地籍段名。

佛頭港聚福宮是主祀玄天上帝的廟宇,

也是佛頭港前埔蔡宗族的信仰中心。

該廟位在一般店屋之間,外觀亦與傳統廟宇有別。

廟中有光緒九年(1883)的「赫聲濯靈」古匾,

應為建廟當時所立。


聚福宮的玄天上帝,據說是前埔蔡宗族的祖先在道光年間

迎奉到家中祭祀,後來到了光緒八年(1882)才在當地信眾

蔡聯新、蔡慶雲等人倡議下籌建公廟。

他們買下了民房,將之改建成廟,即為聚福宮。

日治時期的大正十四年(1925),因為市街改正的關係,

當時的董事蔡添丁、蔡池遂提出改建計畫,聚福宮因而

從原本坐北朝南變成今日面朝北方的樣子。

戰後,聚福宮在民國42年(1953)在董事蔡壁銈、蔡添丁、

蔡池倡議下重修一次。


聚福宮建築包含日治時期西式水泥洗石子騎樓,

其立面有聚福宮字樣、一對圓柱有棕梠葉型柱頭;

以及一進廟身與之相連,木構與水泥仿木結構混合,

開三門,中門作凹壽門,

正面兩側狹長身堵有硬團「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臺灣府城有俗諺「蔡拼蔡,神主牌摃摃破」,

反應了過去佛頭港前埔蔡與大崙蔡(以崇福宮為信仰中心)

兩族互爭地盤的歷史。

據說兩族互相械鬥,鬧到把對方的神主牌打壞後

才發現兩家是同姓。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