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是個保存完整日治建築及文化的城市,
走過五十年的風華,這些建築不僅見證了歷史,
加上數代常民生活經驗的累積,
豐富了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
何謂歷史街區? 城市歷史街區是指「具有歷史、文化意義之
街道或結合歷史、文化,並有保存再生價值之建築群所形成之環境」。
這些歷史街區所營造出特有的場所感,
是構成城市魅力的重要部分,蘊含著豐富城市發展的經驗和記憶,
與城市發展的形象和功能連結成整體而密不可分。
歷史街區並不強調任單一建築物的特色,
而是環境的整體感和區域性。
府城歷史街區於106年(2017年)3月公告,
目前第一階段範圍北至成功路、公園南路;東以北門路為界;
南經樹林街、府前路、及友愛街;西臨運河及民權路三段,
為歷史資源較集中的地區。
置於第二階段則考慮擴大歷史街區,
以全面包含清代城牆的範圍。
為了進一步保存府城歷史風貌,將府城歷史街區範圍擴大至竹溪、
成功大學周邊與臺南運河周邊之緩衝區草案正在研擬中。
府城的城市紋理以清代的巷弄,舊河道,
和日治時期的市區改正為基礎;加上公告的古蹟及歷史建築、
其他重要景觀及設施、特色商店、以及特殊的廟宇交陪活動,
構成了府城特殊的城市空間。
府城歷史街區內的特色歷史老屋
共計1235個建物單元。
歷史街區獨特的品質著實地構成了其
內在的美學價值。
福住町為日治時期台南市之行政區,
包括清代舊街名大廠口、媽祖樓、草藔後、
磚仔埕、試經口、普濟殿、中街。
大正5年(1916)規劃町名改正時,原擬名「媽祖樓町」。
臺南廳審查後,改為「福住町」並呈報總督府,同年11月3日公告。
大正8年(1919)4月1日正式實施。
據當時的報紙臺灣日日新報報導,
係本島人要求才改名為福住町。
另外,福住町為「純本島人町」,1939年統計資料指出
福住町本島(臺灣)籍居民有4910人、內地籍僅1人。
日治時期福住町東側區域,有一個耐人尋味的舊地名—十八洞,
這名字由來,不是因為這裡有十八個洞,當地有一些說法,
一是這一區巷道複雜到有十八個出入口,
另一說是這一區地勢低窪,有十八個水洞,
洞的意思是水窪洞,當然現在已不見所謂的水洞,
但巷道的迂迴複雜,
足以令走入當中的人們印像深刻。
由西門路二段,舊大舞台戲院對面的慈聖街,
即可進入福住町十八洞的區域,
慈聖街是條老街,舊名為粗糠崎,
又地勢緣故分為頂粗糠崎與下粗糠崎,
巷道中有磚造及木造老屋。
有著圍牆庭園的蕭宅,在這一帶相當特別,
圍牆門柱還留有福住町的門牌,藝術裝飾風格的圍牆,
搭著閩式屋宅,西側的日風雨淋板及洋風凸窗,
這間大宅呈現著不同文化交融。
門柱上蕭寓的門牌,說明此為蕭宅。
據了解;蕭家先人來自於福州,
到第三代為蕭鴻昌,開設中藥行,娶莊芹為妻。
蕭天旺(約1896-1983)是其次子,此宅便是蕭天旺所建。
蕭氏古厝僅為正身之一條龍平面、正身四開間。
原本為三開間,可能腹地緣故,往右側增建一開間。
設置院牆門柱,內埕是一座茂密的花園…….
門柱為二柱式,院牆圓弧形內凹,形成入口意象。
門柱採用粗糙表面,形成類似咕咾石外觀;
而院牆則以圓形浮雕與竹節欄杆裝飾,
兩者形成鮮明對比。
此外門柱上面保持著日治時期的門牌,
寫著台南市福住町一丁目300番地。
最為特別……
民國38年(1949)台南市名紳王開運,集結當時具有
貿易經驗之專業群,貢獻智慧,集思廣益,謀求整體
最大利益,為永續經營奠定根基,創立台南市進出口
商業同業公會。
民國38年12月至40年7月王開運第一屆王理事長時,
蕭天旺、陳宗坤擔任常務理事,王朝榮、翁金護則擔任理事,
諸位任重道遠,在艱困中經營。
這座美麗的花園洋房,是蕭天旺打下的江山。
取名「蕪園」,其實庭園茂盛,
但仿效文人習慣,稱之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