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供潔淨民生用水,改善衛生環境,1897年
臺灣總督府衛生工程顧問威廉巴爾頓(W.K. Burton)
與其學生兼助手濱野彌四郎進行臺南地區的水源、
水質的調查,於1912年開始建設臺南水道,
以重力排水方式,提供臺南市區民生用水,
工期共歷時10年,於1922年完工使用;
1982年因烏山頭水庫、曾文水庫與潭頂淨水廠陸續完成
而功成身退,見證日治時期
衛生工程現代化的發展歷程。
威廉•京恩蒙特•巴爾頓(William Kinninmond Burton)
英國蘇格蘭愛丁堡人。臺灣總督府於1896年延聘來臺擔任
總督府衛生工程顧問,與其學生濱野彌四郎在臺灣各地從事
衛生及水道建設之調查工作。
1897年1月巴爾頓在臺北水道水源地的探勘中不慎罹患瘧疾,
經治療痊癒後仍奮力不懈進行臺北、基隆水道計畫之制定,
1899年因肝病病逝於東京。
因生前對臺灣水道重大貢獻,
被譽為臺灣自來水之父。
濱野彌四郎 (1869-1932)日本千葉縣人,
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工學部土木學科。
1896年隨老師巴爾頓來台灣擔任土木部技師。
1899年巴爾頓因病返回東京治療,濱野則留在臺灣繼續上、
下水道的建設,至1919年離臺為止,總計於臺灣奉獻23年,
陸續完成基隆、臺北、臺中、嘉義、臺南、高雄等
主要都市的水道計劃及建設,
奠定臺灣現代化發展之基礎,居功厥偉。
整體之建築與空間形式極具特色,
2002年指定為縣定古蹟、2005年指定為國定古蹟,
2011年起臺南市政府開始進行古蹟修復計畫,
並結合原農業局苗圃規劃成「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
於2019年正式開放參觀。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包括
博物館區及相距約一公里的淨水池區。
博物館區擁有A館「快濾池室」、B館「快濾筒室/辦公室」
及C館「送出唧筒室」等國定古蹟及濱野彌四郎碑座與難得一見
的豐富林相; 淨水池區則包含「淨水池」、「量水器室」、
「淨水池步道」及蝙蝠生態等,
兼具文化與生態休閒教育。
圓形標誌,上有「南水」二字圖案,
正是「臺南水道」標誌,
水道就是自來水管道的五處設施,包括取水設施、
沈澱池、濾過氣室,送出唧筒室以及淨水池,
列為古蹟的歷史價值包括分列各處為建築體、
西式鋼筋水泥、紅磚樓房、石砌平屋等等,
還有保存完好的機件組,
包括14座英國快濾筒及零組件、天井移動起重機,
豎軸式電動機組等,這些機具在臺灣自來水產業的
生產設備中,都是珍貴的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