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孔子廟,位於臺南市中西區,是臺灣最早的文廟,
建於明鄭永曆十九年(1665)。清領初期時曾是全臺童生
唯一入學之所,因而稱「全臺首學」。
「泮宮石坊」原是孔廟最外的出入口,
乾隆年間,知府蔣元樞重修孔廟時,將此出入口重新整建,
聘請石匠雕建精美牌坊,再運至台南組建,
在全台孔廟中,僅台南孔廟有這項設施。
這座石坊並非創建時即有,是到了清乾隆42年(1777)孔廟
重修時才興建在東大成坊外,作為出入孔廟的主要通道。
什麼是「泮宮」?
這要追溯回中國周朝的制度,當時稱天子的學校為「辟雍」,
地方上諸侯的學校稱「泮宮」,而臺南孔廟為鄭氏王朝所興建
的地方學校,自然也屬「泮宮」。
石坊為仿木構設計的建物,結構看似單純,
但細看其實有不少細節暗藏其中:
坊頂中央有一葫蘆,具避邪祈福的意義;頂端兩側有著鴟吻,
橫枋下有雀替,則借用了木構建築的特徵。
此外,
石坊刻有「加官晉祿」、「琴棋書畫」、「翔龍瑞麟」等紋飾,
皆有吉祥意涵。
而四根石柱的下方,則排排站了八隻小石獅,
臉朝向石坊中央。
雖然石坊在日治時期因道路擴寬(今南門路)而被往東移,
喪失原有空間引導的功能,但建議還是把石坊當做第一站,
先穿越泮宮石坊,再從東大成坊走進去,
體驗一趟古人行經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