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公園,前稱中山公園,位於臺南市北區,

於1917年創立開園,為該市最古老及最大的公園。

佔地4萬餘坪(15甲),當時身兼熱帶實驗林。

自創設之初,公園即陸續移入或設置歷史主題的紀念物,

使公園成為代表臺南歷史的展示空間,

園區多個設施已具有文化資產身份。

現今的公園,在清領時期,大部分都是位於臺灣府城大北門

城外的僻地,臺南城壁從今日公園中間貫穿,而南半位於城內,

屬大北門街。

城壁北側有文元溪源頭─燕潭,

昔日臺江內海沿岸各村設可以從文元溪運貨到此入府販賣,

因而在大北門附近形成市集,得「市仔頭」之稱,而當午後

散市之後,這裡便成了遊人流連之處。

道光年間臺江內海陸化後,文元溪無法再通航,

燕潭遂成為單純的風景勝地。

日治時期稱為大和池,今一般稱蓮花池。

日治初期推行市區改正,臺南市區改正委員會即規畫

在市區南北各設一處公園。然而,考慮同時興建兩處公園

需龐大工費,故優先造營較為僻偏的北公園,以撙節土地

買收與地上建物拆遷補償。

明治44年12月,臺南廳長松木茂俊發起臺南公園造營,

擇定臺南市大北門街面積15甲餘地域、造營費計19萬圓,

預定臺灣總督府補助8萬,剩餘的11萬圓則由要求廳下官民寄附捐獻。

但翌年審議結果,造營費小修為17萬圓,寄附金額亦降9萬圓。

又由於當時臺南廳範圍遼闊,南至鳳山、打狗,

故其中也有鳳山、打狗居民的捐款。

臺南公園設計由臺南廳技師島田宗一郎監督、

造園師澤井半之助設計。

建園工程可分為造庭與工作物為兩大類。

戰後,該公園易名中山公園,

並在燕潭中興建了樓臺曲橋。

2001年,該公園恢復舊名臺南公園。

並於2018年登錄為文化景觀。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