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3月31日臺北廳臺北詔安尋常小學校成立,
校舍設於大加蚋堡大稻埕[5](後來的臺北市建成町四町目),
1922年4月1日改稱臺北市建成尋常小學校。

專門為臺北城內與大稻埕一帶的日籍學童所設,
其建築與校園規模均比一般公學校稍大,
合計有400名學童,9個學級。






1940年後改稱建成國民學校。
1945年二戰結束,臺灣數十萬日籍人士及其家眷返日,
形同廢校的建成小學校校舍旋被臺北市政府充作辦公場所。





1994年市政府遷入信義區新辦公大樓後,
校舍分別供建成國中與台北當代藝術館使用。




小學校成立於大正8年(1919),次年動工,設計師近藤十郎。
昭和9年(1934) 完成U型校舍,昭和15年(1940) 校舍竣工。
光復後建成小學廢校,原校舍作為臺北市政府辦公廳舍。










1993年決議將市政府遷往新市政府大樓,
原建物規劃為二:正面為臺北第二美術館,兩翼為建成國中校舍。
1996年建築物由臺北市民政局評定為市定古蹟。










2000年臺北市文化局正名
臺北當代藝術館,並於次年開館。











其美麗的紅磚建築如今成為臺北市當代藝術館,
展示著當代藝術,另有一部份教室成為臺北市立
建成國民中學,維持著當時的樣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