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砲岩,舊稱「天狗岩」、「鷹岩」,
由安山岩及軟質砂岩形成的天然岩場,
在日治時期 (1930) 即開發成天然岩場,
是攀岩愛好者喜愛的練習場地。

進入山徑就開始一路陡升,岩石的山徑兩旁是蒼鬱的樹林,
數分鐘即抵達大砲岩,抬頭昂望岩石巨大高聳崢嶸,形如積木
堆疊著,站在巨岩石壁旁顯得渺小,







有數個架繩索的攀爬點,有些踩點距離甚大,
考驗臂力,若沒有相當的攀岩技巧,還不容易登頂。





岩頂展望極佳,俯瞰硫磺谷景緻,
與中正山相望,遠眺大屯南峰、七星山等山岳,
絕對讓人直呼過癮,







不過岩頂無任何安全措施,
對懼高者可是相當具有挑戰。



大砲岩是台灣北端台北盆地北側大屯火山群原為形似
一門大砲的一塊巨石。大屯山系南側的烏尖連峰即大砲岩、丹鳳岩、
熱海岩場、軍艦岩、唭哩岸山等一連串露出巨岩。





其北側有北投社,
原住民自16世紀末至西班牙、荷蘭、清治時
即有開採硫礦的硫磺谷硫氣孔煙霧奇景,
東側有七星山紗帽山等火山遺跡,西側可遠觀觀音山夕照,
位在石壇山登山步道途中,
自日治以來即為頂北投的著名地標。





大砲岩歷經千萬年來地質力量的雕琢形塑,
外型原為一門近十米高巨砲的形狀。
其北方正對面隔著硫磺谷有座圓大而胸部挺起、
山腹凸出、有如哈哈笑面彌勒菩薩的山頭,




山下法雨寺住持說此山叫做「彌勒山」(或彌陀山,別名十八份山),
戰後1950年代為向時任總統蔣中正祝壽,
此山被更名「中正嶺」並植樹排出每字各廣達
一百公尺見方的「中正」二字(後又更名為中正山)。


大砲岩凸出五公尺長的砲管直接對準此山而被認為大不敬,
在1957年以前其砲管遭炸毀,
自然奇景就此永久消失。


大磺嘴站牌,下車後往回走約百公尺,
可看見公路上方一座電塔及凸出裸岩。
位於電塔前方的岩場就是大砲岩,
是北市喜愛攀岩者所熟悉的天然攀岩場。



大砲岩繼續上攀即可前往石壇山,
石壇山又稱為新北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