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日本的佛教信仰跟著日本移民傳入臺灣,
至今在台灣各地都會看到不同的日式寺廟或是遺跡。

北投不動明王,在日治時期是北投溫泉的守護神。
這裡雖然不是很著名的必遊景點,
不過這裡建築以石窟為主,頗具特色。






北投不動明王石窟在日治時期的名稱為「上北投成田不動尊」,
從名稱看起來跟日本千葉縣的成田山新勝寺頗有淵源。





新勝寺供奉的主神是不動明王,
在日本吸引很多信徒前往祭拜、祈願,




而「上北投」則指現在陽明山國家公園範圍,
也是不動明王石窟的位置。


在日治時期的上北投,因為視野好風景美,
成為高級溫泉旅館的集中地,現在也差不多如此,
有名的溫泉飯店都在這一帶。






北投不動明王石窟,是由上北投溫泉湯屋「星乃湯」經營者
佐野庄太郎在日治大正14年(1925)為了祈求生意興隆而創建的道場,
利用岩石鑿洞,供奉著不動明王。
佐野庄太郎的溫泉湯屋因而成為北投3大名湯之一。



在戰後,他把湯屋讓渡給在臺灣工作的夥伴,
與妻子及長男一同回到日本,
而戰後的「星乃湯」則改名為「逸邨大飯店」,
而後因生意不佳加上產權糾紛而停業。








窟四周環境清幽,供桌前面有禁止拍照告示牌,
石窟理的不動明王神像,右手持劍、左手提索。
傳說不動明王憤怒兇惡的表情,會驅除眾生心中的煩惱迷障。
右手的利劍代表「悟的智慧」,可以斬斷我們心中的迷障。
左手的繩索會綁住、封住煩惱,
領引誤入歧途的眾生回歸正道。






石窟旁邊的岩壁,仔細看會有細細的水落下來,
形成超迷你瀑布,瀑布下匯聚成一個小水潭。
瀑布的左右兩側,分別立有大蛇明神碑與青龍明神碑,
傳說這兩大明神是不動明王收服當地出沒的蛇妖,
後來人們幫牠們立碑奉祀,從蛇妖升級為蛇神。





但是,這兩個碑的立碑時間與不動明王石窟的建造日期有所出入,
兩個碑的外觀也不太一樣,傳說有待商榷,
不過也因時間久遠,實在難以確認……



位在幽雅路杏林巷裡面的北投不動明王石窟,
地處隱蔽,一般遊客不太會前訪。
這裡因為人車稀少,整個十分清幽。





坐在瀑布前的石椅上休息,
覺得很清閒,心情平復不少。
幽雅路環境清幽,
沿途還有不少意外的收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