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文創園區,位於臺北市信義區,占地6.6公頃,其前身為
建於1938年的「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松山菸草工場」,
為臺灣現代化工業廠房的先驅,也是第一座專業的捲菸廠。
明治三十八年(1905),時值日治臺灣的最初十年,
在台灣總督府對於菸草種植、加工及銷售的控管之下,
為了彌補財政稅收上的捉襟見肘,而有計畫地
推行「台灣菸草專賣制度」。
明治四十四年(1911),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在台北市上奎府町4丁目1番地
開始興建「台北菸草工場」,專門負責菸草生產及加工製造。
之後由於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捲菸除供應台灣市場所需之外,
也供應給在中國大陸華中、華南等地區打仗的日軍,甚至
還外銷到東南亞地區,呈現供不應求的情況。
1937年,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在台北市松山庄興雅830番地興建
「台灣總督府專賣局松山菸草工場」。
松山菸草工場是當時台灣推動工業廠房現代化的先驅,
同時也是台灣第一座專業的捲菸廠。
松山菸草工場在規劃時即引入「工業村」概念,重視員工福利,
附設有完整的勞工福利設施如員工宿舍、男女浴池、更衣室、醫護室、
藥局、手術室、福利社、育嬰室、托兒所等。
興建時佔地18.9864公頃。
建築風格屬「日本初現代主義」作品,強調水平視線,
形式簡潔典雅,面磚、琉璃及銅釘均為特別定製的建材,
做工精細,堪稱當時工業廠房之楷模。
1939年10月間,松山菸草工場開工生產。
民國三十四年(1945) 戰後,台灣省專賣局接收松山菸草工場,
並更名為「台灣省專賣局 松山菸草工廠」。
松山菸廠戰後種植大量植栽,景觀優美,
是台北市東區最大的綠地。
民國三十六年(1947),台灣省專賣局改制成立台灣省菸酒公賣局,
「台灣省專賣局 松山菸草工廠」更名為「台灣省菸酒公賣局 松山菸廠」,
專製捲菸、菸絲及雪茄等菸草製品。
1998年,隨著經濟發展由於臺北市市區都市規劃東移、
公賣改制、香菸需求量下降、香菸市場競爭力下降等原因,
松山菸廠停止生產,遷併台北菸廠,從而正式走入歷史。
松山菸廠停止營運之後,形成半人工、半自然的生態環境,
生物棲地相當多樣化。
2001年,臺北市政府將「松山菸廠」指定為第99處市定古蹟,
其中辦公廳、製菸工廠、鍋爐房、一至五號倉庫為古蹟本體,
並將蓮花池、運輸軌道及戰後的新建倉庫
一併納為古蹟保存範圍。
2010年12月25日,台灣創意設計中心
(現改名台灣設計研究院)
進駐松山文創園區,使用部分空間。
2011年6月28日,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將松山文創園區,
委託臺北市政府屬下的
「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營運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