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腳鄉舊稱「六家佃莊」,相傳清乾隆年間有六戶佃農至此開墾,

遂以六家佃莊稱之,後因臺語「家」與「跤」音近訛傳,

遂改名「六腳佃」。

1901年,分屬樸仔腳支廳「灣內區」、「六腳佃區」。

1920年台灣地方改制,廢區置莊,合灣內、六腳佃兩區及樸仔腳區之

下雙溪、溪墘厝為「六腳莊」,劃歸台南州東石郡管理,

莊役場設於六腳,1921年8月9日遷至蒜頭。

戰後初期設置台南縣東石區六腳鄉,

1950年改為嘉義縣六腳鄉至今。

六腳庄轄域內分為六腳、更寮、林內、潭子墘、竹子腳、後崩山、

下雙溪、灣內、蒜頭、大塗師、三姓寮、港尾寮、雙涵、溪墘厝、

六斗尾、蘇厝寮、崙子,共17個大字。

港尾寮原稱溪底仔,

清康熙24年(1685),泉州南安人黃放、李碧等人

入墾港尾寮莊(今六腳鄉港美、豐美2村)。

清康熙末期黃鳳、黃怨、黃坐三兄弟福建泉州南安人入墾嘉義地區。

黃坐之子泉州府南安人黃璉、黃理、黃晃三兄弟於清乾隆四十年(1775)

再次來臺灣開墾,初於一溝尾(後壁溪)築寮以居而得名溝尾寮,

日治時期,官方正式命名為港尾寮,

港尾寮轄區由北邊的頂寮(屬豐美村)、

東邊的新店(屬港美村)及莊內之豐美村、港美村等

四個村落所組成。

本村行政區域,原屬日治時期港尾寮大字的東半部區域範圍,

光復後以省道臺19線、嘉57鄉道為界,將港尾寮大字分成二村,

東部沿用舊名,並將「尾」字雅化為「美」,稱港美村。

聚落內多為黃姓族人聚居。

新店昔因北港溪流經本地西方,而崛起為交通中心,

以集散溪南地區的砂糖,當時本地也設有多處糖廍製糖,

曾有十家店鋪;由於形成時間晚於六斗尾,故得此名。

後因北港溪改道,喪失交通機能,遂漸衰退,

今庄中已無啥商店……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