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腳鄉舊稱「六家佃庄」,相傳清乾隆年間有六戶佃農至此開墾,

遂以六家佃庄稱之,後因臺灣話「家」與「跤」音近訛傳,

遂改名「六腳佃」。

日治時期1901年,分屬樸仔腳支廳「灣內區」、「六腳佃區」。

大正九年(1920) 台灣地方改制,廢區置庄,

合灣內、六腳佃兩區及樸仔腳區之下雙溪、溪墘厝為「六腳庄」,

劃歸台南州東石郡管理,

庄役場設於六腳,1921年8月9日遷至蒜頭。

戰後初期設置台南縣東石區六腳鄉,

1950年改為嘉義縣六腳鄉至今。

日治時期的六腳庄轄域內分為六腳、更寮、林內、潭子墘、

竹子腳、後崩山、下雙溪、灣內、蒜頭、大塗師、三姓寮、

港尾寮、雙涵、溪墘厝、六斗尾、蘇厝寮、崙子,

共17個大字。

六斗尾此地名由來,可能係位於清代墾區莊六斗厝之西端而得名。

此一拓墾區均在新港鄉南部,昔日皆屬牛稠溪堡,其最東有內六斗,

西有外六斗(六斗子),本庄為墾區的末端,故名之。

據說當年曾有舊北港溪流路由笨港流經今大庄南部,

向東流至崙子、折向西南流至本地後,往新庄,折向西北

往港尾寮、頂寮北方,向西至竹仔腳。

北港溪因曲流彎繞,故本地至笨港須兩次渡溪。

堡圖上本村落南方的長彎形水池,

即古笨港溪之廢河道(今為六美排水溝)。

六斗尾於康熙24年(1685)時由張濫、黃信開墾。

本村原屬於日治時期的六斗尾大字,

故戰後沿用為村名,並簡化為六斗村。

聚落內部之小地名有:

磚仔窯為昔日曾是燒製磚塊的窯場,故得名,

新厝則形成晩於六斗尾、港尾寮,故名之。

可能在北港溪改道前即已成庄,居民分別來自附近的六斗厝、

口湖鄉的湖仔內、北港鎮的鹽水埔,以及清代已因避土匪而

散庄的過溝仔等之地域。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