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長鄉,舊稱「元掌庄」,位於雲林縣西南方,

境內居民多以務農為業,是典型的農業鄉。

明朝即有開發歷史記載,黃、吳、蘇、傅等四姓先民來臺

開墾當地的原祖四姓,後因傅姓回到泉州邀請李姓長工來臺開發,

而後有南安縣芙蓉鄉李氏五大房移民居於此地,

今日李姓依然為元長鄉最主要的姓氏之一。

清乾隆年間,福建省泉州府人傅元掌最初在元長鄉開墾,

傅氏為人樂善好施,為鄉里所推崇,其過世後居民為紀念其人,

將當地命名為元掌庄。

在清嘉慶年間,盜匪猖獗,不論城鎮鄉村,受害甚烈,

居民苦不堪言,地方政府無力保護善良百姓,各莊遂各自糾合

壯丁組織團勇自保。

本莊曾協助官兵擊潰賊寇,表現英勇,

據云,官府獲報佳音,通令各地,將「元掌莊」改為「元長莊」,

有天張地久,長年發達之意。

潭內名稱之起源,

據先民來台拓荒之石碑記載,距今約三百餘年,

潭內原係一片沼澤,夏可行舟,每年端午過後颱風豪雨成災,

後經日治時期先民在於番仔溝開鑿疏溝才得以農耕,

因而得名潭內,

村民大都以務農為生。

以前在潭東、潭西兩村之間地勢較低,經常積水,宛如水潭,

在此潭之東西兩邊,渐漸有人居住,聚成村落。

居於潭之東者多為燒磚業,致稱其地為瓦窯, 現稱為潭東村。

大正九年(1920),全台地方制度大改正,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

該庄改制為「潭內」大字,隸屬於臺南州北港郡元長庄。


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有

潭內(今潭西)、瓦磘(今潭東)等。

戰後分為潭西村及潭東村。

潭西村保安宮興建完成於民國72年,供奉保生大帝,

歷來神蹟顯露,是村民心靈所寄託,遠近善信前來參拜,

絡繹不絕,香火鼎盛。


廟前有一湖潭水,頗具地方特色,

周邊公園,環境優美係為村民平時休憩好地方。

廟前有古厝數間,依其地緣關係,

應為李姓人家……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