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即有開發歷史記載,黃、吳、蘇、傅等四姓先民來臺

開墾當地的原祖四姓,後因傅姓回到福建省泉州府邀請李姓長工

來臺開發,而後有泉州府南安縣芙蓉鄉李氏五大房移民居於此地,

今日李姓依然為元長鄉最主要的姓氏之一。

清朝乾隆年間,福建省泉州府人傅元掌最初在元長鄉開墾,

傅氏為人樂善好施,為鄉里所推崇,其過世後居民為紀念其人,

將當地命名為元掌莊。

後湖,元長鄉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鄉西北半葉的東北部。

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後湖村、山內村東端、子茂村

北端不含最東側。

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後湖地區為一(舊制)街庄,

稱為「後湖庄」,隸屬於白沙墩堡。

該庄北及東北隔舊虎尾溪與埔姜崙庄、崙內庄為界,

東南與埤腳庄為鄰,南邊為子茂庄,西邊為山仔內庄。

大正九年(1920),全台地方制度大改正,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

該庄改制為「後湖」大字,隸屬於臺南州北港郡(新制)元長庄。

發展較早的聚落為後湖、溪底、中湖、十八甲、埤寮等聚落。

在1940年代,元長庄的產業約八成為農業,

其中以米產量最多,其次依序為甘蔗、地瓜、黃麻、花生。

嘉慶十五年,距後湖東南有一地方「竹圍仔」居民約千多戶,

有壇奉祀九天玄女原屬於此,香煙鼎盛,百姓虔誠供祀。

豈知天災地變,瘼癘橫行,居民外流,缺人奉祀,從此遷居後湖。

當時後湖庄人口稀少,於是長輩齊集商議,先建茅屋一座,以供膜拜。

迨至道光十年,不堪風雨摧折,茅屋全非,再由地方父老竭力倡議修建,

暫作供祀至大正初年又修改兩次,

至光復後民國三十九年再由地方士 紳蔡利行、許朝昌、林靠、許權、

許助、許幼 、蔡瓦等重新修改,正式命名為聖安壇。

中湖的玉安宮隸屬本村(後湖村)聖安壇分支。

恭奉的主神為九天玄女……

由次看來,後湖村(含中湖)住民以許姓為大宗。

玉安宮有一許家古厝,

建築質朴中帶著華麗;

是一棟原汁原味的古厝…….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