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佳里區位於濱海的蕭壠半島,西南靠臺江內海,
北臨古曾文溪(今將軍溪),當時的蕭壠市街與佳里興
尚隔溪分處南北。
十九世紀中葉古曾文溪改道、臺江陸浮後,
佳里區才位於內陸至今。
佳里區在明鄭時期隸屬天興縣(州)下之永定里及開化里,
到了清治時期則隸屬臺灣府諸羅縣,1704年以前一直為縣治所在;
1787年後諸羅改名嘉義,繼續隸嘉義縣管轄;
清末1887年改隸臺南府。
1920年臺灣地方改制,與佳里興堡合併,
因古縣治所在地佳里興,而將蕭壠改名為「佳里」,
並設置「佳里庄」,劃歸臺南州北門郡管轄,為郡治;
1933年12月升格為「佳里街」。
戰後改設為臺南縣佳里鎮,
2010年12月25日改稱佳里區。
嘉福里與頂廍里合稱下營,原為明末鄭氏設鎮屯田駐兵之處。
下廍里,因位於頂廍里之南方而得名。
民國五十二年,臺南縣推行百萬勞動,當時臺灣省主席周至柔
至下廍里視察,認為「下廍」與「下部」諧音不雅,
乃改名為嘉福里,並於當年四月一日正式更名。
林姓開基祖林可棟,於 1661 年隨鄭成功來臺,官拜鎮兵,
明鄭時期臺灣實施「寓兵於農」的軍屯政策,林可棟派至蕭壠社
小溪流附近(現今佳里中山市場)鎮守開墾,
日後漢人來墾者眾,
聚集小溪流附近營商者日多,
漢人所建立聚落成為商賈聚集的「蕭壠街」,
而蕭壠社的平埔族則散居附近,
形成番漢在同一區域居住情形。
有人從大陸迎來今金唐殿的「開基神蕭王爺」及「開基觀音菩薩」,
成為共同信仰神明。乃倡議建廟(今金唐殿前身),
由林可棟捐地,廟堂落成,他獻了一方「宏文求莫」匾額,
時乃康熙 37 年(1698 ),目前該匾仍懸掛於金唐殿正殿上方。
眾人皆尊稱林可棟為佳里漢人開基祖,
後來族人往西開墾,
其第二代及子孫移居嘉福里定居至今…….
現今下廍有諸多姓氏,其中林可棟後裔約佔總人口 60%、
埔仔林 6%、將軍鄉的山仔腳林 4%(山仔腳即今將軍鄉廣山村),
其他姓氏人口不多,
例如金姓僅 3 戶,約 1930 年間他們的祖父輩自七股鄉水師寮遷來;
篤加邱有 7 戶,遷來此已 4、5代;陳有 4 戶,
其他尚有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