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鄉名源於鄉治所在聚落之古地名「二八水」。

其命名源由係從前該處位於施厝圳(今稱八堡一圳)

與十五庄圳(今稱八堡二圳)之間,建有一分圳自施厝圳

引二成水量注入十五庄圳,稱為「二分水圳」或「二八水圳」。

聚落因有該分圳經過,故稱為「二八水」。

清代建置行政區劃時亦將莊名定為「二八水莊」,屬東螺東堡。

日治初期仍沿用「二八水庄」之名稱,

大正九年(1920)街庄改制,簡化為「二水」。

所謂「二八水」,乃是兩條河川流成八字形的意思。

亦即把濁水溪一渡頭的名稱轉為庄名,該渡頭之名已經見於

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續修臺灣府志》。

道光十二年的《彰化縣志》記載

「二八水渡,一名香椽渡,二八水與沙連(今南投縣)往來通津。」

由此可知,當時以本地為起點,有船舟溯越濁水溪東方,

通至番界水沙連。

陳國典曾在《彰化人》雜誌為文說明「二八水」的由來,

他提出二八水之所以稱為二八水的理由。

該學者認為二八水所指的兩條溪水,應該是清水溪和濁水溪,

清濁兩溪在此會合而西出海口,兩溪在本地會合之前,行如八字,

因而得名「二八水」,特別是兩溪會合後有分為二水。

陳氏推論在施厝圳和十五庄圳開築以前,

「二八水」的地名應該就已經存在……

二水的開發與水圳的建設息息相關,

但是水圳修築之前,漢人已經零零星星在本鄉靠近八卦台地,

山溝與山溝之間的緩坡地落戶。

當時山腳一帶仍為平埔族東螺社的聚落,

漢人可能向東螺社民租地耕作。

水坑(今惠民村)王姓也早在明鄭時期的末年入墾。

大園、源泉賴姓、大園林姓約在康熙末年;源泉鄭姓、陳姓,

大園戴姓、陳姓、惠民村陳姓、合和村張姓,則約在乾隆末

到嘉慶初年入墾。

從族譜、公媽牌,再佐以口述資料,

可了解到二水的開發應始於八卦山麓地帶。

早期的村莊,從最東邊的倡和、源泉、大園、惠民、上豐、

合和以至於復興等村,都從山麓地帶先發展,

等到水圳興築完成,才逐漸拓墾到平原地區。

鼻仔頭位於二水鄉東部。

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

包括源泉村、合興村、倡和村。

陳姓在鼻仔頭一地為主要姓氏,並建有宗祠……

歷史上的源泉村,是灌溉彰化平原八堡圳的源頭,

又有八卦山跟中央山脈庇蔭,

是人稱「水頭風尾」的好地方。

陳氏宗祠已然翻新,其彩繪為柯煥章的作品。

其旁有荒棄了的古厝,

從細節上仍看得出昔日的丰采……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