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林鎮在過去是平埔原住民巴布薩族二林社

的所在地,鎮名也因此而來。

早在1610年代的《福建海防圖》已有二林、三林之地名,

到了康熙年間高拱乾的《臺灣府志》再次提起有二林、三林,

康熙與雍正年間的臺灣輿圖也有二林社與三林港的紀載。

華崙里位於本鎮之最東,隔舊濁水溪與溪湖鎮相望,

該里所轄挖仔、港尾仔、崙仔腳、岱媽、詹厝仔、

甘藷仔寮、等六個村落,

相傳挖仔原於百餘年前即已形成街市,

且極為繁榮,傳說中的十八世紀挖仔街名為「過溝仔」,

位於今之升發加油站後側一帶,

不幸於戊戌水災夷為平地。

「港尾」則位於華崙里之最南端,

為本鎮行政區之極東,

「港尾」發源甚早,約於清嘉慶年間由張切、李媽準、

及莊壬戍等三戶之祖先首先入墾,及清末時期他姓氏陸續遷入

已聚集廿餘戶人家,

1899年戊戌水災時港尾為舊濁水溪流域

少數僅存的村落之一。


「港尾」之名源於該村之東南有一村落為「港頭」,

而其位於港頭之下游,故名「港尾」。

(郭啟輝彩繪作品)

崙仔腳位於華崙里之最中心點,

地名緣於庄東原有一脈沙崙,早期莊氏族人移入後背山

營屋而居,即因住於沙崙下,故稱為崙仔腳。

崙仔腳為相當古老之村落,屬該垓台十三庄之一,

其特色在於全村都由莊姓組成,其餘姓氏均為晚期遷入

或入贅繼房而來,

崙仔腳庄莊姓源於乾隆四十二年(1777)莊允秋隨父莊聰澤

及母蔡氏渡台,居於崙仔腳,聚謝氏,繁衍至今,

目前崙仔腳莊姓分為三大支系,

其一為「頂頭柱」,即莊明蓋之先祖,多居於泰安宮以南一帶,

族人至今仍在舊廳祭祖,通稱「後廳」,惟因多次翻修已不復舊貌。

另一系為「下寮內」即莊朝淵之祖先移入,定居光復路以西一帶,

其餘支系人數較少。

港尾的莊姓應該是從崙仔腳一帶遷入的吧 ?

據《百家姓》載;「莊,天水郡。系出羋姓。

楚莊王之後,以諡為姓。後有莊周、莊蹻,齊有莊賈」。

楚莊王中國春秋時期楚國君主,春秋五霸之一,

郢都(江陵紀南城)人,楚穆王之子。

羋姓,名旅,又稱熊侶。

楚莊王不僅有超人的氣量,而且有識人之明,

楚莊王知人、信人、善於用人。在位期間(前613~前591)

非常重視選擇人才,先後得到伍舉,蘇從、孫叔敖、子重等

卓有才能的文臣武將的輔佐。

莊王初年,楚國發生貴族暴亂,鄰近的群蠻等也乘機騷擾。

莊王平息亂事,在內政方面作了一些改革,賞罰分明,

群臣和睦,重視民生,興修水利,百姓安居樂業,國力

日益強盛,為取得霸業奠定了基礎。

楚莊王稱霸中原,不僅使楚國強大,

威名遠揚,也為華夏的統一。

前591年,楚莊王因病逝世,諡號為「莊」,

帶有莊嚴、肅穆之意,史稱楚莊王。

其後支庶子孫遂以「莊」為姓…..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