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林地名真正由來,是自番語譯者,此地往昔為巴布薩

平埔族(Babuza)(貓霧拺)二林社(Gielim)所在地。

康熙末年間,已有漢人入墾。康熙六十年設堡,名為二林堡。

雍正年間分劃出一堡,即深耕堡。乾隆年間,復自深耕堡又分出

二林下堡,改原來二林堡為上堡。

至光緒十三年(1887),屬台灣府彰化縣

二林上堡、二林下堡、深耕堡。

日治後期,本鎮改屬台中州北斗郡二林街。

外竹里位於二林東南方與竹塘鄉交界,為典型的農業村落。

外竹形成聚落甚早,約於雍正年間即有零星住戶,

至清朝中葉已儼然形成村落。

日治以前外竹稱外蘆竹塘,為原十四庄之一。

二林外竹聚落以「林」為大姓,族親皆為「九牧衍派」,

是二林較早開發的聚落之一。

按林家有五房兄弟,

大房林乾與四房林爐先後擔任庄長一職,

而有「濟世有方傳五美」的佳話,

宅第因而取名為「濟美堂」。

外竹早期因大多為砂崙與池塘,平地有限且支離破碎,

因此全里分成七個小聚落,分別為︰舊厝、新厝、菜園尾、

廓內仔、洲仔、後壁厝、及下角仔等。

惟發展至今,除洲仔庄毗鄰竹塘較為偏遠而獨立於外,

其餘六個聚落已然連為一體,並無明顯界線。

「舊厝」為本鎮林派創始人林爐首先居為此地,

其位於國小西南一帶,即今第十鄰及第一鄰部份,

因係林爐之舊居,故稱「舊厝」。


「舊厝」之東方原為水塘,為林氏後人林長森所有,

林氏族人繁衍日多,而且水塘之東營建新屋,漸成聚落,

故稱「新厝」庄,即今第三鄰一帶。

林爐是二林外蘆竹塘(今外竹里)人,

曾擔任二林街長,也曾任北斗水利協會理事長。

陳建上,則是沙山庄(今芳苑鄉)草湖人。陳家在草湖是望族,

陳建上亦曾擔任過沙山庄長。

日治時期,林爐與陳建上,在二林地區算得上有錢、有勢的地方名人。

兩人曾聯手向辜顯榮租農地種植甘蔗,大約先租了三百多甲,成立

耕耘農場。後來又合作經營振業會社。

振業會社規模也不小,甚至成立二林製酒公司,

後來振業會社又成立信用組合(農會信用部),

供民間存款及貸、放款之用。

後來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在溪洲設立糖廠之後,

振業會社又向辜顯榮購買田厝(今之豐田里)農地,

也列入耕耘農場的分場,

振業會社的規模產業更為擴大。

當時的振業會社,可說是執二林經濟之牛耳……

話說林爐 (1892-1951) 。父愛哮,母洪妍,排行四男。

幼讀書房,後就讀二林公學校,於明治44年(1911)畢業。

大正9年(1920)任二林區書記,後升任二林庄助役(主秘),

時其兄林乾任庄長。

而在林乾過世後,於大正12年繼任為第二任二林庄長

直到昭和9年,兼任二林庄協議會議長。

林爐的事蹟多有記載,因而較為人所知;

然其兄林乾,雖同樣擔任過庄長一職,

相關資訊卻少人提及…….

在尋找林爐墓的同時,踏查了外竹聚落周遭的墓地;

結果證實林爐的墓園已拆除,原墓地已改建為家族墓。

然而卻在踏查過程中在聚落東側墓區內找到了

二林庄長林炳乾的墓地。

由於墓碑上及開宗明義標註了二林庄長的頭銜,

雖然墓碑上的名諱為林炳乾,應該也就是

庄長林乾無誤了…….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也算是有所獲得。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