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瓜石位於台灣東北部的一個聚落,

行政區劃隸屬新北市瑞芳區,地處雪山山脈北側支稜

與東北角海岸間。

金瓜石與九份因地緣相近,在早期也同為重要礦區,

故一般合稱「金九地區」。

大粗坑的金礦最早追溯到清朝的1889年,有基隆河的

建橋工人在河裡發現沙金,沿著大、小粗坑溪往上游找尋,

才發現九份的小金瓜金礦源頭,並且也在大粗坑發現金礦,

吸引許多淘金客前來,

而慢慢形成了大粗坑的聚落。

基隆金山之傳說遠在西荷時代以前已存在,

據1684年諸羅知縣季麒光所著《臺灣雜記》有詳細描述:

「金山在雞籠三朝溪後山,主產金,有大如拳者,有長如尺者,

番人拾金在手,則雷鳴於上,氣之即止。

小者亦間有取出,山下水中沙金碎如屑。」

1890年劉銘傳興建基隆到臺北鐵路,築路工人在架設七堵橋

時無意中發現砂金,自此才揭開基隆有金山神秘之面紗。

這時來自四面八方蜂擁而至的淘金客,

一時多達數千人,溯基隆河而上,

果然在大粗坑找到金礦。

清廷為應付此盛況,

於是在1892年2月於瑞芳開辦「金砂局」。

1895年9月日人延續舊制於瑞芳設置「砂金署」。

並於1896年9月頒布「台灣鑛業規則」,

同年10月間以基隆山為界,分為九份及金瓜石兩鑛區,

而九份瑞芳鑛區由藤田傳三郎取礦權,範圍包括九份庄、

大粗坑庄、小粗坑庄、大竿林庄等地。

嗣後顏雲年於1905年包租該區鑛埸經營,

直到1918年10月以「雲泉商會」名義取得藤田組全部鑛權。

該會又於1920年合併了煤、金兩大事業,

更名為「臺陽礦業株式會社」。

小金瓜露頭位於瑞雙公路102縣道19.5K旁,

金瓜露頭礦體上方裸露岩層約海拔568公尺,

礦體為南北向,約南北長30公尺,東西20公尺之長方形

裸露岩體,礦體中心是由堅硬的矽化砂岩與頁岩構成。

小金瓜露頭從遠處看山頭像似一匍匐的河馬,

據傳自清光緒16年(1890)基隆河發現沙金,

溯源大小粗坑,至此發現金礦露頭,

隔年5月發現大金瓜的金脈露頭,

露天岩石似如金瓜形狀故名「金瓜石」。

此露頭礦體原來的形狀像南瓜,

為與金瓜石本山有所區別,故稱之為「小金瓜」,

整座山頭皆有金脈,

因為露天開採而變形,

造型由原先的南瓜變成了河馬頭,

因此也有人

戲稱為「河馬礦體」……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