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墓位於中和第五公墓,為鄰近馬路的第一排。
四十張是中和區的一個傳統地域,位於該區中部偏西。
相較於今日行政區,
其範圍大致包括嘉新里、民安里西南角除外部分、
嘉穗里西北角除外部分、明穗里東南角、嘉慶里、安穗里西部、
文元里東北角除外部分、信和里西南角、仁和里西部。
日治大正九年(1920),該庄改制為「四十張」大字,
隸屬於臺北州海山郡中和庄。
戰後中和庄改制為中和鄉,隸屬於臺北縣,
四十張與員山子、外員山合併劃為「積穗村」。
中和第五公墓為四十張南側的公墓區;
之間有瓦窑溝流經…….
瓦磘聚落歷史悠久,地名源於清代先民在此地設窯燒瓦製磚,
週邊遂稱瓦磘村,並於1979年隨中和鄉升格為中和市,改為瓦磘里。
瓦磘溝之名,亦源於位於瓦磘溝河岸旁的瓦磘聚落。
此墓主人修職郎洪萬鐘查無相關資料;
其燈號錦江,應是龍海市石碼鎮之雅稱。
按 : 龍海市石碼鎮内社村原名鴻團社,又名洪團。
鴻團社隸屬龍溪縣十一都;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沿用明制,
乃屬龍溪縣十一都;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8)肇基錦江之地,
洪氏先祖洪正和開基鴻團社, 洪氏繁衍生息傳六房。
目前,内社村仍轄有4個村民小組;
其中洪姓人口1600多人,占全村人口86% 。
(顯考 修職郎 諡萬鐘 洪府君之墓)
鴻團洪氏族九龍江從上游逶迤而來,
流經石碼的地域叫「錦江」。
從鳥瞰圖是以前石碼的分佈,還沒有錦江的時候。
明宣德年間,
石碼(石溪)的十社鄉民在此江段賽龍舟奪錦標,
「錦江」叫法乃由此而生。
錦江也成了石碼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