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區二重國中對面游厝吉慶居為北部少數存留的古厝,

也是田心仔內最有名的傳統古厝。

過去聚落建於田地中心故名田心,三民街175號舊地名即為田心,

田心為聚落於田地中心而名,因在田心仔之西,開發較早,且住宅

亦築於田中央地域。

過去農作物以水稻、蔬菜為主,

不同於華麗的六張莊厝、蔡厝、後竹圍林氏古厝、溪尾四間樓

葉厝等以種植廣袤秀英花田起家,因買賣秀英花致富而興建美麗

秀面大厝,

三重區內不靠近淡水河岸的田心仔游厝吉慶居,

完全沒有沾上秀英花產業致富的一頁傳奇故事。

然而,反之,游氏先輩們穩扎穩打,世世代代努力蔬菜、

水稻種植與經營,亦建立了雄偉的大厝;

游氏祖先來自大陸漳州,定居三重田心已逾8代,

家族胼手胝足累積財富後,到了第五代子孫,游厝吉慶居由游烏粽建立,

時約昭和6年(1931),當時及長的兒子游福來從旁協助,財富雖不及靠

秀英花起家的上述知名大厝,

游厝仍風光建立在田心一帶、獨立不群。

游厝的建立,正說明三重貧窮農業社會,只要肯努力,

光靠賣水稻與蔬菜還是有成功機會起大厝。

「游家古厝」(吉慶居)俗稱「鹹菜厝」,

意思是以醃製鹹菜發跡而起建的宅院。「游家古厝」為傳統磚造

三合院民居建築,工構嚴謹,風格簡約,形置配置與建築工法與

三重後竹圍的「林家古厝」相仿,

據游益鍾先生敘述林家蓋好之後,同一批師傅即轉到游家施工;

從兩幢構築完工的年代推算間接證實此說法。

游家古厝興建過程比較冗長,就是正身起建於昭和4年(1929),

但左護龍卻是在昭和14年(1939年)建造,且是同一批師傅。

右護龍則是在左護龍完工後再繼續增建,對應正身與左右護龍

石砌台度線與磚色樣式,可以明顯看出不同年代。

左二外護龍加騎馬廊與外圍農舍(儲放農具、圈養禽畜)

則是1963年風災後建造,構成現今規模。

游家古厝位向坐北朝南略偏西,正身為五開間,

明間與左右護龍主入口均作退凹處理,簷下托木作雕飾,

正廳大門、左右護龍門廊上均作「吉慶居」、「斗星輝」、

「壽福居」等吉祥門額裝飾,

屋脊脊堵上保有豐富剪黏作品,

左右護龍木型直山牆上有螭虎軟團泥塑,

中坎柿蒂紋花窗,十分精緻。

游家古厝沒有花俏華麗的裝飾藝術,也沒有精雕細鑿的木作,

但出挑的磚砌墀頭的層次線條與左右對稱的規則,在藍天中褚紅

的磚牆,烘托出傳統民居堅毅的風格。

游厝雖未及百年歷史,八十年後因政府拓建馬路,

民國96年(2007)傳到第八代時,遭到部分祖厝被拆的命運,

甚至拆到公媽廳後方,

現在公媽廳神祖牌已分別移到後代居住祖宗案桌上;

而遺留的游厝內部棟樑架構等已掉落殘破不堪,

游厝家族後來也同意老屋拆除合建大樓。

只是,儘管時間已過了10多年,

古厝仍奇蹟似地被保留了下來……..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