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南七股㇐帶於清朝時期為台江內海的㇐部分,
隨著台江內海陸化,而與七股東部陸地相連形成㇐氣,
有人西進此處合股在此開墾築寮,逐漸形成聚落。
「七股」以前亦稱「菅仔埔」,「菅仔埔」之名僅見於連雅堂
《臺臺江為安平鎮之內海,則今之魚塭。道光二年,夏秋淫雨,
兼旬不霽,曾文、灣裏各溪之水,淜漲而出,塗泥歸虛,積為平陸,
而滄海變為桑田矣。安平鎮之左鯤身,右為菅仔埔,
其西則鹿耳門,風濤噴薄,夙稱天險。
《通史》除了記「菅仔埔」所在位置(涵蓋今安南區與七股區)外,
也說明「菅仔埔」以前仍屬台江內海,
道光之後,「積為平陸,滄海變為桑田」,
當地居民早就闢為漁塭。
所謂「菅仔埔」之地名正是指此地以前為台江內海,
後因淤沙沉積浮現㇐大片草埔地,而且是㇐片⾧滿「菅仔」的草埔地。
這片淤沙沉積浮現的草埔地,後來有曾、黃、張、林、謝、王、洪等
七姓居民分別從今將軍區、學甲區、七股區前往墾殖漁塭,
名為「七股塭」,後隨沿稱為七股 。
中寮里北接頂山里,南界龍山里,東鄰篤加里,東南鄰玉成里,西連鹽埕里,
因位於頂山仔寮(頂山里)及下山仔寮(龍山里)這兩寮之中而稱「中寮」。
里內包含「中寮仔」與位於中寮仔之南邊「沙崙寮仔」這大小兩聚落,
信仰中心是主祀天上聖母的中寮天后宮。
中寮仔居民主要是清末時期從頂山仔寮(頂山里)移民而來,有陳、黃、吳等姓,
另外㇐部分楊姓、金姓居民移入時間稍晚,楊姓源自佳里番仔寮、金姓則源自七股
城仔內的「舊厝角」與「水師寮」兩個小聚落搬遷而來,
入居之後主要是從事漁鹽工作維生。
中寮是㇐個以陳姓為主的聚落,
陳姓人口超過聚落的半數以上,成為里內最大姓氏。
清代中晚期最先入墾的陳姓家族當地人稱為「中寮陳」,
日治時期以後由頂山仔寮(頂山里)以及戰後由西寮移入的陳姓家族,
則分別稱為「頂山仔陳」與「西寮陳」。
陳氏來臺祖陳光明、陳少老父子,
原籍「福建省漳洲府龍溪縣 28都劉瑞堡田中央」,
於清乾隆 7 年來臺拓墾,定居於頂潭,
少老生三水、三義、三江、三南 4 子,
其後裔子孫分散居住於頂潭、頂山仔、中寮及十份等聚落,
因無族譜資料而宗族難以整合。
位於七股鹽山旁的中寮村陳家古厝,已有近百年的歷史。
當時陳家主人「陳管」所建造。
目前似乎已無其子孫們居住於其中。
陳家古厝內觀有雕刻、油畫;擺設有頂桌、下桌,
與台中國史舘有陳列同樣的款式。
而正面外牆為中西式巴洛克建築,浮雕精細。
此外,增建前外牆的「包巷路」民居,
是本區建築最具地方特色者…….
可惜無法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