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峰林家因<林甲寅> 經商致富,家道因而中興;小刀會之亂,下厝<林文察> 戴罪立功投身軍旅。咸豐十一年(1861)率台勇破太平軍有功,官至總兵,同治年間又屢克太平軍建功,受<左宗棠>舉薦為福建陸路提督並兼領水路提督;其弟<林文明>亦有軍功, 開創霧峰林家的百年勳業… . 同治三年(1864年)林文察戰死萬松關,太平軍恨之入骨致使屍骨不存, […]
霧峰 林家花園— 萊園
「萊園」是頂厝三少爺<林文欽>所命名的,當時是林文欽為了娛親課子,在光緒十三年(1887)開始興建,一直到光緒十九年(1893)林文欽中舉後才繼續擴建完成的庭園,園名為「萊園」,是取自於「老萊子彩衣娛親」的典故,後來是以「霧峰林家花園」知名盛傳全台。 林文欽,諱萬安,字允卿;林奠國之三子。生於咸豐四年(1854),光緒廿五年(1899)病歿香港。 林氏宗族自遷至阿罩霧後,業農習武,而文 […]
霧峰 林家下厝 宮保第
霧峰林家,祖籍福建省平和縣五寨鄉埔坪村。 清乾隆十二年(1747)林石公隨族親一起渡台,在彰化府大里杙創業務農。在林石的努力之下,家道慢慢富裕起來。乾隆五十一年(1786) 林爽文亂起被鎮壓后,大里杙林姓尤其遭殃。林石被俘病死獄中,日產充公,林家的家業也因而中衰。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林石的長媳黃端娘攜二子<林瓊瑤>、<林甲寅>自大里杙遷至阿罩霧莊。 林甲寅撫番有方, […]
霧峰 林家頂厝— 景薰樓 頤圃
霧峰林宅建築群於同治三年(1864)開始動工興建,林家古厝及花園總面積六公頃,共分成頂厝、下厝、及花園三大部分,各區塊分別有七到八組不同的建築屋群,不但每棟建築內外結構具有獨特的藝術成份,更為現今台灣規模最大的中國傳統式建築屋群。 霧峰林宅建築群興建時間橫跨1858年到1906年,由下厝(大房宅)與頂厝(二房宅)所組成,二者各自包含不少屋宅,形成古蹟建築群,是臺灣僅見的大規模宅第。 話說<霧 […]
三峽庄役場 (歷史文物館)
回顧三峽的歷史,一定不能省略大正九年(1920)實施的州郡街庄改革制度,台灣總督府進行國勢調查後,決定設置五州二廳三市四十七郡一五五街庄。而舊時稱為<三角湧>的地名,也在此年改名為<三峽>。昭和三年(1928)興建的<三峽庄役場>,以當時兩樓格局的規模,已經可以算是相當氣派的建築….. 相較之下,在台灣其他庄級單位的庄役場大多只有一樓的歸模,如台北市 […]
淡水 竿蓁林 黃家古厝
雍正元年(1723)從諸羅縣中分設彰化縣、並增設淡水海防廳,淡水從而以交通要衝和軍事阨塞而受到重視,後續雍正二年(1724)王汧之修葺紅毛城、雍正十年(1723)之添設< 八里坌巡檢> 。當此之時,漢人相繼前來淡水墾殖,及至乾隆六年(1741)已有滬尾庄、大屯庄和竿蓁林庄…. <重修臺灣府志>內記載: 淡水保(管下): 八里坌莊 、滬尾莊、大屯莊、竿蓁林莊 、關 […]
舊街風情(四四) 東港 (延平)老街
東港<延平老街> 從清代至日治時期, 可稱為是屏東地區最繁榮的街市之一,據大正元年(1912)資料,延平路、中山路、朝陽街一帶為東港街商店最密集的區域。其中又以延平路的「頂中街」、「下中街」最為熱鬧。東港郡轄下東港郡役所也位於這一段老街之上(朝隆宮旁今東濱派出所)… 朝隆宮(媽祖宮)前的宮前在日治時期可是車水馬龍,人潮川流不息的繁榮地帶。管轄林邊、新園、萬丹、佳冬、小琉球、 […]
神社遺跡(十五) 東港神社
根據<東港郡要覽>昭和十三年(1938) 出版 社寺宗教中記載,<東港神社>始建於昭和十年(1935)工費為三萬二千圓,內有天照皇太神及大國魂命,能久親王神位,總計三座神位,於昭和十一年(1936) 四月十三日舉行鎮座祭。目前尚有部分遺跡, 仍保存於東港的海濱國小校園內…. 日本人佔據台灣時,極力推展皇民化運動,為箝制台灣人民的信仰自由,禁止人民祭拜台灣固有的神佛及祖先,並 […]
深坑 黃氏古厝 — 永安居
深坑一帶本是原住民<馬來社>漁獵之所。清乾隆二十年(1755),泉州安溪人<許宗琴> 為避旱來此開墾,此後安溪移民陸續進入深坑,開墾了「萬順寮」、「旺耽」、「烏月」、「阿柔」等村莊。道光年間,深坑已有市街,日治時期曾在此設庄,人口以黃、高、陳、林、張五姓最多,大多來自泉州安溪。 深坑黃氏的開台始祖是<黃世賢>,於乾隆年間率四子渡海來台(來台後再生一子),由滬尾 […]
木柵 鄭氏家廟 延慶堂
木柵<鄭氏家廟> 又稱為——<鄭守義公嘗>、<延慶堂>。此家廟是由泉州府安溪縣積德鄉崇信里碧水社(舊地名) 開基<鄭守義公>後裔,於光緒十四年(1888)啟建,現今之建築於昭和十三年(1938)由仕紳<鄭河南>號召族親修建完成。民國89年(2000)再次整建重新進主。 原鄉開基鄭守義公後裔,於清乾隆年間渡海來臺後,在木柵地區開發各房子孫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