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JR門司港驛前的噴水池前 ,正前方左側是<舊門司郵船>(現為日本郵船 門司支店), 右側一棟歐風式的旅館便是知名的<舊門司三井俱樂部>, 而車站 右前方的<JR九州本社 第一廳舍> 其實也是一棟建於昭和十二年(1937) 年的近代建築, 興建當初的六層樓已是當時當地區內最高的建築物….. 首先先右轉往國道三號的榮町方向前進…. 明治二 […]
浪漫門司港(一) JR門司港駅
<門司港>於明治二十二年(1889)開港,時為結合北九州的工業與國際貿易的重要基地,港口商船往來繁盛,在最盛期時一個月有200艘外港客船入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門司港是僅次於神戶、橫濱、大阪的全日本第四大貿易港。 明治二十二年(1889)11月,門司港被指定為特別輸出港(針對米,麥,麥粉,石炭,硫黃等物料) 以來,金融機關,商社以及航運會社紛紛在此設立支店,開始作為對外航路的重要 […]
下關風情(三) 唐戶 歷史街道散步
參觀完<日清講和記念館> (春帆樓) 及<赤間神社> 後, 旅行社安排約半個小時參觀<唐戶市場> 的行程…..位於下關的<唐戶港>,隔著關門海峽與對岸北九州的<門司港> 遙遙相對, 自古便是日本最大的河豚批發集散地,每年九月份,當第一批河豚上市的時候,這裡都要舉行這種熱鬧而隆重的河豚開市儀式。 對於生魚片敬謝不敏的我而言, 説 […]
下關風情(二) 壇之浦 赤間神宮
< 赤間神宮> 位於壇之浦北面的半山腰上 , 原本是座小寺院,名為<阿彌陀寺>, 原本是祭祀於十二世紀源平爭霸期間<壇之浦之戰> 中駕崩的幼主<安德天皇>的寺院。明治八年(1875)以政令更改阿彌陀寺為 <赤間神宮>,所奉神靈仍為享壽僅八歲的安德天皇。 有如龍宮造型的赤間神宮就是祭祀安德天皇的神社, 依據海底龍宮城的形象所建成的水天門 […]
下關風情(一) 春帆樓 日清講和記念館
下關(Shimonoseki)原為<赤間關>, 又稱為<赤馬關>,即一般所認知的<馬關>,位於日本本州島的最南端,和九州島間隔著「關門海峽」(下關–門司)。甲午戰爭清朝敗戰,光緒二十年(1895) 4月17日,清方代表<李鴻章>和日方代表<伊藤博文> 便在此地之<春帆樓> 內簽訂了攸關台灣前途的《馬關條約》。 「春帆樓」原來是 […]
清水 社口楊宅 (楊肇嘉故居)
社口楊宅群位在清水社口(今鎮新南路),建築群由3幢古宅相連,約創建於清同治年間,已逾百年歷史,是清水唯一有燕尾屋脊的民宅,每幢皆為一進四護龍,坐西向東,建築不但具特殊性,更蘊涵歷史意義。最裏面的一棟三合院,是在昭和十年(1935)關刀山大地震後所建的古厝.這也是<楊肇嘉>的故居…. 只可惜已於日前遭建商火速拆除,僅存一片瓦堆…. 有鑒於此,文化局除派員進行測繪, […]
國境之北— 石門 富貴角燈塔
<富貴角> 位於本島極北端之海岬,行政上屬石門。位於海岬上的<富貴角燈塔> 也為台灣島最北端之燈塔。 富貴角原俗名「打賓」,相傳為平埔族語言。荷蘭人對於該地的稱呼則為「Hoek」(意即岬角之意。後人取其譯音稱為「富基角」,日治時期再以相近發音之「富貴角」取而代之。 光緒二十一年(1895),日本人佔領台灣後,為了建設日本與台灣之間的海底電纜及航路標幟,隔年(1896)就在台 […]
天國之丘— 大溪花海農場
<大溪花海農場> 位於桃園縣的大溪鎮大溪慈湖旁,因土壤肥沃氣候溫和,在十九世紀為栽種香茅之用,以提供生產香茅油,後改為種植綠茶,並將其出口至日本等地。現在的農場將這塊土地用來設置廣衾的花田, 以及優閒的用餐空間,甚至提供給劇組作為戲劇拍攝的場景…. 大溪花海農場並不是新開放的景點,之前已曾兩度前往,只是時隔一久,加上又適逢順路,便再度蒞臨,並決定在此用餐….曾經 […]
公館 出礦坑 日治建築群
<出礦坑>在位於公館鄉開礦村,以前稱作「硫磺窟」或稱「磺窟」,這裡是台灣石油開採的發祥地。出礦坑處在牛鬥山腳下,這裡原來為偏僻山邊荒蕪之地,因有黃色油夾雜著水流出, 當地人稱之為<硫磺窟>,又因為是著名的石油礦區,故又稱為<出礦坑>。 相傳在清咸豐年間(1861),有一位叫邱苟的人,在後龍溪中游牛鬥口南岸,發現了礦油露頭,於是挖掘了一口深約三尺的油井,從事初步開 […]